分享

津门小故宫——李纯祠堂(国保档案/天津篇)

 无愧我心 2022-06-14 发布于湖南

津门小故宫——李纯祠堂(国保档案/天津篇)

在天津市南开区中部,有一处三宫古建筑群,老百姓人称的三宫,其实就是南开人民文化宫。它坐落于南开区白堤路西侧的82号,古建筑群其所以出名,因为主建筑是一个颇为豪华、颇为有名的“府邸”,旧天津习惯称之为“津门庄王府”。该古建筑群是天津市区内规模最大、建制最完整、保存最完全的古建筑群。

早在一百多年前,北京西直门外有一处当年为明朝大宦官刘瑾旧宅,后来为前清庄亲王府的老建筑出卖,时任江苏督军的李纯以20万元的价格买下来,拆下建筑部件、材料分别归类,并将含琉璃瓦、雕梁画栋、墙砖、石雕等一古脑运抵天津,李纯本意是打算用来建私人园邸,但因工程浩大,曾引起袁世凯派人调查,后来用重金行贿后掩人耳目改作家祠。前后花了十年时间复原的与当时北京庄王府一模一样的李纯祠堂,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南北为轴,东西对称。整个建筑群落南北长、东西短。由南至北依次为砖照壁、石狮、石牌坊、一对华表、石赑屃、石拱桥及玉带河构成。

李纯祠堂这三进院落,由大门、前殿、主殿、后殿、配殿等组成。其主体建筑均为绿色琉璃瓦,柱身具有红色油饰,木构为北方抬梁式官式结构。前花园院落以围墙围合,小品点缀于中轴线上,使其显得空旷、活泼、自由,但围合感较弱。第一首家院为前殿,东西有配殿相称,规格略小中央空间尺度非常细腻。第二道院是祠堂建筑的主体,中殿左右有配殿陪衬,东西有厢殿相对。南面设有罕见的抱厦形制戏楼,前设戏台,卷棚顶。戏台为伸出式,台口有护栏,台两侧为台阶。戏楼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使人们可从不同角度观看演出,尺度也非常人性化,四周有树木围合,显得亲切朴实。三道院的布局跟二道院基本相同,两道院的四周,皆有游廊环绕,两道院之间,有夹道通连。该建筑的庭、堂、殿宇均为古典形式的砖木结构工。殿顶覆以彩色琉璃瓦,相传琉璃瓦的背面留有“王府”等字样。重檐斗拱,五脊六兽,顶板描金,方砖辅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种严格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方式与紫禁城中路相似,故有“津门小故宫”之称。

在津门小故宫全部竣工的前三年,无论在官场还是实业界均春风得意的北洋军阀李纯却突然死于江苏督署内,当时官方对外宣布李纯因“忧国忧民”而自杀身亡。不过民间传说是李妾与马弁私通,被李纯发现后,马弁将其击毙。本想建一座富丽豪华家祠用来光宗耀祖的李纯,却无缘看到祠堂落成而一命呜呼。李纯死后,碧瓦朱栏,雄伟壮观的李纯祠堂一度曾被驻军占用,遭受一定的损坏,后沦为民居。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政府对祠堂内住户全部迁出,予以妥善安排,对祠堂进行复原重建,竣工后命名为“南开人民文化宫”。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再次整修,被列为天津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油红的顶梁柱,明亮的琉璃瓦,古朴的古板路......人们口中“津门小故宫”的风采,镌刻在该建筑的每砖每瓦之上。历经多次时代变迁,饱经百余年的风雨沧桑,虽承载的功能不尽相同,但这处保持着清代宫廷“青砖、绿瓦、红门”建筑风貌的古建筑群,依然是“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板块中极具魅力与品位的文化旅游景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