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我才开始买股票,当时非常喜欢观察股票的价格走势,我天真地以为股票就是一种会涨会跌的东西,我会画各种股票的走势图。 我读了很多经典的技术分析书籍,每本都蛮厚的,其中有些书籍我读过两次以上。在我的前6个月股市生涯里,我一直以为想在股市赚钱,最重要的是能预测大盘和股票的价格走势。 然而,当我在即将踏入27岁之时,我读到了唐朝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一版)。在那之后,我终于意识到我原来的想法大错特错。那本书让我懂得了我买的不是股票,我买的是一门生意。重要的是,投资无需接盘侠,如何面对“铁公鸡”——而立之年的无知少年如是说。 无知少年 写于 鹭岛 自然从不飞跃 ![]() ![]() ![]() ![]()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为了更方便读者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咱换个角度或许更好理解,就从房地产的角度去看待。 1、股票分为股权和票据,买房也可以看作房产所有权及产权票据(能在二级市场上交易)。 特点:票据是为了能够更好/方便地交易。 2、买股票赚公司的钱,买房收租赚钱。 特点:股票跌了,可以买更多的股权,去赚公司的钱;房价跌了,可以买房,去收租(一般情况下,租金跟着土地周围配套服务成正相关,房价跌了租金不一定跌) 若投资者只是为了收租,不盼望接盘侠去推高房价,那么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低也只是市场先生的晴雨表罢了。这便是“别瞅傻子,瞅地”。 理解了“股”和“票”的道理,接下来看“买公司”。 买公司股票,就是假设该公司是非上市公司,你是否还会买! 诚如巴菲特所言“我买的不是股票,我买的是一门生意,只是碰巧这门生意可以在公开市场里交易罢了”。 若真理解了老爷子这句话,就会发觉牛熊的切换只是windfall(意外之财)。正所谓,“股市是产生股价的地方,它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你,而不是左右你的决定”。 买股票的本质 就是购买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 第一步: 将股票视为一种特殊债券。 第二步: 何为自由现金流? 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减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需的资本投入,余下的那部分现金;也就是企业每年的利润中可以分掉,且分掉后不会影响企业经营的那部分现金。 从债券的视角看,自由现金流类比作利息。 第三步: 何为折现? 它是一个常见的金融概念。 假设年收益率为10%,那么1年后的110元就是今天的100元,2年后的121元与前两者等价,依此类推。 等式:100=110÷110%=121÷110%2 从债券的视角看,就是利息的折现。 晓得了买股票的本质,无知少年认为如何面对股价波动才是价值投资的首选。 真知行不难 在躁动且嘈杂的二级资本市场,一年翻倍容易,可五年翻倍难。 难在于大多数投资者急于求成;难在于管不住手而频繁的操作;难在于无法做到可持续收益;难在于数年如一日的精耕细作。 种植还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呢,更何况财富怎能揠苗助长呢。财不入急门,可谓“手插青秧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能够做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或许就是价值投资者的基本素质吧。 投资者若能真正的理解股价波动,只能利用,而不能左右你。那么,您已经真知了,真知行不难。 何为真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走在路上发现前方有坨像 说到这,您是不是觉得很搞笑 若能够真知市场先生的出价只能被利用,其余时间不用理会,自己爱干啥干啥。 恭喜您 立足先赢,再求大赢 投资要循序渐进,财不入急门,做不到一步登天能力的,步步为营是根本。 对于初级投资者而言,沪深300指数基金是优选。 何为沪深300指数呢? 就是A股四千多家上市公司的前300家最优质、流动性最好的上市公司。 举例,一个班级40名学生有3名优等生,一个年段400名就是30名优等生,全市该年级4000名就是300名优等生。这300名学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投资收益率长远看,沪深300指数基金>全体上市公司平均价值>全社会企业平均价值≥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类现金投资收益。 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基金——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自2013.03.06至2021.12.31年化收益率9.83%(该收益率超过两倍的无风险收益率)。 若想提升收益率,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资产配置,二是自建预计收益率优于指数基金的股票组合。 1、“耶鲁财神”大卫·斯文森的建议:按“30%美国股票,15%国外发达国家股票,5%国外新兴市场股票,20%房地产,15%美国长期国债,15%美国通胀保值国债”的比例配置资产,并在季度、半年度或年度进行动态平衡。 2、巴菲特在“猿人”时期的“烟蒂股”投资法和“人类”时期的“与优质企业共成长”的投资法。 寻找价值 茫茫股海,如何寻找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第一步: 一般情况下,这类企业具有三个明显特性:①被需要;②很难被替代;③价格不受管制。若符合优质企业特点后。则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 验证企业是否满足以下三大前提: 1、利润为真(造假频发,需要提升投资者的自我能力,让财报主动开口说真话); 2、利润可持续(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能否长期可持续盈利); 3、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优选轻资产企业)。 若符合以上三大前提,就可以对企业进行估值。 第三步: 安全边际预留多大,这取决于你对企业的理解。巴菲特在1997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说过:“如果是你能理解的企业,对企业的未来比较确定。你就不需要多大的安全边际。而如果你打算投资的生意很脆弱或者变化的可能性很大。那么你可能就需要比较大的安全边际。” 正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印钞机”企业的价格往往并不美丽,有时价格贵点,也只好贵点买吧(巴菲特曾在1972年,花费超过账面净资产3倍有余的价格收购喜诗糖果)。买下显而易见的好业务并陪伴它成长,远比买个烂生意整日里想着怎么把它清理掉愉快得多。 想起芒格的一句话“买烟蒂股就像一个人买游艇,一共有两个高兴的日子,买的那天和卖的那天”。 愚以为,以相对较高价位购买一家好公司,就不要再纠结成本过高了。请忘掉历史成本,投资只是一种比较,投资是看未来而不是看过去,买入或者卖出与浮盈浮亏根本毫无关系,要紧的是估值和市值之间的关系。 当然啦,若购买后,发现企业质地发生变质。那么,错了就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段永平 由于投资者自身能力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成本逐渐缩小,而机会成本逐渐变大。即,成长是企业价值的安全边际。 读者们,看到这,相信大家或许都认为价值投资之“术”就是这么简单,通俗易懂,为何践行的人总是少数呢? 鄙人认为,大道至简,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慢慢变富并不是一直穷者等老了才有钱,实际上,慢慢变富的状态是越来越富,一直快乐的富下去。 以巴菲特为例,巴菲特19岁时9800美元,通过自己的投资以及在格雷厄姆-纽曼基金打工的薪水,在26岁时已增值为14万美元,通过巴菲特在1958年买了他一直居住到今天的住房,当时成交价为3.15万美元。2018年,该地段同样的房子售价为80万美元左右(年化5.54%),以该价格推算相当于2018年的35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00万元。(真心有钱 更有说服力的是,巴菲特31岁(1961年)个人资产突破100万美元,34岁时突破400万美元。1969年,39岁解散合伙基金,个人净资产已高达2500万美元。参照奥马哈房产价格推算,折合人民币约24亿元。39岁拥有24亿净资产,以后千万别再说“搞价值投资的要等老了以后才会有钱”。 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唐朝说过,“投资,是世上'唯一一个’业余的人只要承认自己是业余的,就可以比专业人士做的更好的领域。要点是什么呢?是认识到我们自己的平凡:在投资领域,要承认你的平凡,方能成就你的不凡。” 深以为然,知识的岛屿越大,无知的海岸线越长。 投资不容易之一: 尽你所能,阅读一切——沃伦·巴菲特 仅凭阅读,或许就能甩开70%的投资者了(七亏二平一赚)。 要做好投资,学习会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计是一门语言,是与企业直接对话的语言。懂得这门语言,或许财报会主动开口与您对话。 (要不是为了拍照而拍照,自个儿都不敢相信 非科班出身,学习会计并不容易。换个角度去看待,若这份财报能为你带来七位数甚至八位数的收益,你是不是就动力十足了呢。 不过,学好会计并不等于能够成为富翁,若是如此,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十位,估计都是CFO了。 会计是商业的语言,对投资者或管理者评估企业价值和管理层表现有巨大的帮助。没有它们,查理和我就会彻底迷失方向。但对我们而言,这些数据始终只是我们评估一家企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198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会计学也有巨大的局限性。你要尽可能学习足够多的知识,用来判定哪些会计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会计信息要忽略。你必须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持久的还是短暂的。——巴菲特在200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讲话 投资不容易之二: 核心原因在于市场经常会重奖错误的行为,以鼓励他们下一次慷慨赴死。而坚持做且只做正确的事、并愿意为此放弃市场颁发给错误行为的奖金,就是股市长久盈利的核心秘诀,是投资的核心之“道”。与之相比,研究公司、财务估值,都只能算“术”。 诚如价投主师爷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那句名言,“投资这件事有个特点,门外汉只需少许的努力和能力,便可以达到令人敬佩的结果;若试图超越这唾手可得的成就,便需要付出无比的智慧与无数的精力。” 无知少年以为,成长就是一段不断提升机会成本的旅程。在自己的能力圈方圆内,不断发动地毯式探索,巩固自己的能力圈,避免自己的土壤发生盐碱化。只要土壤够肥沃,哪怕您不种植任何植物,也会莫名的长出野花,绽放光彩。 若想超过唾手可得的成就,哪怕收益率只相差2%,长期看两者之差将以倍数放大。 前面有提到,若想提升收益率,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资产配置,二是自建预计收益率优于指数基金的股票组合。 那么,这些方法的根本,主要在于投资自己是优选。个人能力有限,即使再好的投资机会摆在面前,也很难抓住机会。唐朝说过,“有知识储备,才看得见机会。” 关于提升收益率方面,接下来,带大家简单认识下复利的威力。 神奇的复利 咱先来看组数据。 假设,初始资金1万,每年定投1万,期限40年,年回报率15%,最终资产将高达2047万。 这就是复利的威力,爱因斯坦也将其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投资的前期是不断地沉淀、汲取养分,做有价值的事,一直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我们以10年跨度看这张表: 投资期限20年为119万,30年为501万。那么,20年和40年相差2047-119=1928万,30年和40年相差2047-501=1546万。 啥意思呢 简言之,浪费10年,差距1546万;浪费20年,差距1928万。可以看出,前10年的机会成本更高。 假设将其成本单独检视为每年回报,则第一年的40年回报为268万,第二年的39年回报为233万,即两年成本268+233=501万,也就是说,机会成本相当于30年的累积。(思路来自潘壬子bp叔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投资者应与时间为友。减少更多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查理·芒格 有读者或许会问,价值投资得老了以后才有钱,前期的本金不多,不如先投机快速富起来,以后再考虑价值投资。 我简要回答几点: 1、老了以后才有钱有什么用?总比老了没钱好吧!前面也有提到巴菲特的财富并非老了才有钱。 2、唐朝曾说过,“投机若能赚到钱,何必做价投?投机若是不赚钱,何必等以后?” 3、本金较少,即使收益率再高确实也起不了多大效果。 愚以为,前期努力赚钱,要胸怀大志,不要鼠目寸光。尽量以公司所有者的角度、以老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当岗位或公司离开你就不转或者转速变慢,这样,您很难赚不到钱。若是行政岗位,提拔及涨薪有限,你只要有能力有价值,还怕找不到高薪的职位?资本追随价值,那您就创造价值,投资自己提升自我价值。简言之,前期做加法,后期做乘法(享受复利) 回归价值投资话题。 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 投资者若想提升收益率。 愚以为,①“抄作业”,是的,您没听错。若自身还不能够完全独当一面的情况下,不要想着尝试新玩法。很多我们今天看着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常识,其实前辈们往往付出过血的教训。 ②阅读。尽你所能阅读一切。唐朝说过,“阅读的价值,就在于让人类的进步成为一场接力赛,后来者总是从前辈的终点起跑。所以我们才得以战胜了很多方面都优于我们的动物世界。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就仿佛在每个领域的接力赛中,我们总是懵懂无知地站在第一棒起点去和别人第八棒、第十棒的跑者竞赛,结果可想而知。” 咱来看组数据,下列是ROE>12%的上市公司,从上市至今的净利润增长率与股价(后复权)收益率对比情况。 注:腾讯上市期:2004年;茅台上市期:2001年;洋河上市期:2009年。 无知少年以为: 1、ROE大于12%以上企业价值>沪深300(或沪港深500)指数基金的回报率>全体上市公司平均价值>全社会企业平均价值≥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长短债>银行存款及现金。 2、长期看,股票的回报率趋近于企业的盈利增长。 您瞧,是不是很好玩很神奇,价格是随着企业质地波动而波动的。 诚如芒格所言“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差别——即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将会非常可观。” (万德全A累计收益率与净资产增长率) 换个角度看,价格≈您的财富;企业质地≈您的认知(拥有发现好公司的能力)。 窃以为,财富总是随着自身价值波动。你所赚的每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即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缺陷。长期看,运气这东西对冲掉了。 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总有N种方法去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如何提高认知? 阅读或许是最好的捷径。有本事的人是可以从书中读出财富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并不是有了书就能发现黄金,而是需要找到开启黄金屋的那把钥匙。否则富豪排行榜前三甲,必然图书管理员了。 如何寻找到这把钥匙,就得看您是不是那个有本事的人了(含着金钥匙出身的除外哈 正所谓,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只有思考力的增长速度超过资金增长速度,投资资金才会安全有效。 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日拱一卒,勤而行之,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与君共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