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激活学生语言的生发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孙宇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口语交际的基本素养,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处于一个青春前期的特殊心理发展阶段,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话题的同学越来越少了,追问原因通常是“我心里明白但是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达,担心不被同学们认可”。还有就是想做的事情往往从自我出发,不会充分地考虑事件本身的合理性及倾听者的感受,因此沟通往往得不到预期目的,渐渐也不愿意沟通了,生活中亦是如此,存在跟家长沟通不畅的现象。内心独白经常是:“为什么要说,说了也没用。”这当然是一种特定心理阶段的正常反应,但也应该引起教师关注,即高年级学生如何学会沟通,打开沟通障碍的“症结”是教师应该研究的焦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课堂中教学重点不再是沟通技巧的指导,而应是创设或再现真实生活语境,让孩子们在体验和实践中,发现沟通的重要性,意识到沟通也是存在技巧的,同时建立起与人沟通的自信心,激发孩子们主动沟通的欲望。调动孩子“我要交流”的内驱力才是本次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 课前老师在学生中做了调研,发现“需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完成某件事”的确是每个孩子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这类沟通通常有以下几类:
走访5个班,将近 175 名学生。搜集学生话题 300 多个。 基于以上的调研,我将此次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请求他人支持自己的前提是充分想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以及要做这件事的理由。 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主动交际的意愿,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2.以情境再现的形式创造多种口语交际语境,学生在语境中学会沟通要态度诚恳、理由清楚、恰当应答。 3.在情境中体会沟通的价值在于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重点: 以情境再现的形式创造多种口语交际语境,学生在语境中学会沟通是要态度诚恳、理由清楚、恰当应答。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体会沟通的价值在于学会换位思考。 课前准备: 课前调研学生近期最迫切的诉求。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聊想法,拓思路 1.师生聊一聊彼此的印象。 2.情境创设,引导轻松交流。 小结:聊天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儿,能让本不太熟悉的人很快有了亲近感那么,今天咱们要一起上节口语交际课,这节课就是要大家一起畅所欲言。所以我要请你们支持我,一起上好这节课,可以吗? 真高兴,你们这么痛快就答应了我的请求。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某件事的情况,可不都那么顺利哦。今天咱们就从“请你支持我”这个话题聊起吧。(板书)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课不同于其他课型,更需要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师生距离、生生距离。课前设计简单的交流话题,看似随意但却切中本课重点。请言是沟通的桥梁,为本课学习打开一个安全的交流空间。】 (二)复现生活情境,实践中找办法 1.短片复现他人生活,引发学生共鸣 出示短片:《妈妈请您支持我买玄幻小说》。讨论话题:主人公想要的支持是什么呀? 小结:看来那些说辞终究只是个理由,积累好词好句真的是你们要看那些课外书的真正原因吗? 随机采访学生:喜欢的原因。 提升:刚才你可没这样说的,说出你的真实想法,真诚沟通才有可能打人从而说服人。 过渡:这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看来没那么简单。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还在家里,你们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经历吧?相信一定不只是失败案例,也会成功的时候吧?这成功背后藏着什么玄机呢?咱们小组分享一下,看看能不给大家更多帮助。 2.小组合作,再现自己的生活出示小组活动提示: (1)选择大家共同面对过的问题,试着模拟情境练习一下沟通。(2)选择组里成功的案例,复现情境,给大家一些建议。 课样态案例分析 (3)汇报交流、在评价中分析问题,找方法。 过渡:同学们刚才准备得热火朝天,接下来交流中咱们看看哪个组再现的情境最真实。好好思与一下,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1)要求本身合理:关注到实质问题了,合理诉求是“请你支持我”的关键。 (2)时机选择合适:为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理由充分、态度诚恳:留住对方的脚步。 (4)充分考虑对方的担心和鼓励,有问有答:说服人、打动人。当对方有顾虑的时候恰当地解释。 在真实的语境中这样能成功吗? 预设:家长成功的,母亲生活中就是这样的。 生成;找学生立刻应对。 学生应答恰当--说服。 小结:生活中我们不是演讲家,我们是在交流和沟通。要在一来一往中达到彼此的理解,而不是逼着某一方做出选择。生活中不都是对错是非题,更多的是需要每个人在合适的时机表达彼此的心意。 【设计意图:生成性资源在教学动态进行的过程中产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资源,这个环节中我从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话题人手,打开学生交流的大门,唤醒学生交流的欲望,激活学生语言。学生在随机交流中能够快速把交流中学到的“基于需要表达”的技巧迁移到生活场景中,解决问题,提高交际水平。老师恰当地运用生成性资源,不断完善课堂,激发学生身上的潜能。】 (三)审视话题,引向深度思考 过渡:我们有了这些“攻略”就能有求必应吗? 出示:调研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请求(见图4-1),是给你们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 预设: (1)过于沉迷游戏就容易影响学习,你现在还沉迷装备更容易误入歧途。 (2)估计家长跟你说理由了,你选择了屏蔽。 (3)钱是无底洞,欲望要控制。 小结:请求你来支持我,支持我傲什么事呢?“支持”的意思是给予鼓励和或赞助。那么人们通常会鼓励和赞助什么事情呢?一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益于个人或他人,而这件事正像同学们分析的那样,已经开始让你走向“欲罢不能”,我想学会沟通,不只是学会如何好好说话,也是在提醒我们,当一个人开始长大的时候,也要学会反省和听懂他人的劝告。找到有意义的事情,找到能支持自己走得更远的目标, 沟通不只是达成愿望,还应该学会理解,懂得包容。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之初就选择了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的话题,因此交流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生成精彩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好的语言输出一定是触及表达者的心理。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激活思维才能生成更好的语言。此为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四)下发学习资料,印证沟通策略 假如现在你要去找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想一想,应该怎么跟老师交流呢? ◇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如:“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谈一件事。" ◇把办报纸的设想讲清楚,尤其是办报的目的,以及可能给同学带来的好处。 ◇设想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疑虑。 (五)再现生活,试着演练 过渡:锦囊在手,你们有没有信心今天下课去说说你的想法,获得更多支持呀?咱们利用最后的几分钟演练一把,大家还能再帮你出出主意。 小结: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很想听听同学们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感谢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学习机会。“请你支持我”让我们触摸到沟通的艺术,沟通是人和人之间的桥梁。沟通不是仅仅说出我的心声,也让我有机会静心听听对方的想法。无论最后是否得到支持,我们彼此增进了了解,我们懂了对方的心意,那份获得会更持久,也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增进沟通和理解,你有机会说出想法,也有机会倾听对方的心声。沟通之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沟通之中寻找意义,沟通之中增进情感交流。 板书: 请你支持我 态度诚恳--留住 理由清楚--吸引 应答恰当--说服 沟通 一、还原真实的生活需求,让生活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课堂上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是因为老师用贴近学生的话题,贴近学生的内容,让孩子们参与课堂的学习。比如说你愿意养小宠物吗?每个孩子基本上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但是他们更多的是遭到父母的拒绝。如何能够通过与父母的合理沟通来达成双方的意愿,激发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教师用开放性的话题把孩子们带人实际生活。无论是过往的生活需求,还是当下的生活需求,只有在需求的驱动之下,才能够驱动口语交际真实发生。本节课做到了激发孩子内心的表达愿望,引导学生源于内心的情感需要、源于内心的沟通需要进行表达。语言是工具,而情感需求才是发动机。老师用巧妙的设计很好地开启了语言的密码,启动了学生的发动机,让需求来驱动学生的口语交际。 二、营造一个愉悦的多维的交流情境 无论是口语交际课还是阅读课,我们都已经摒弃了师与生之间一问一答的这种课堂模式,更多的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来逐步推进我们的课堂。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如此。课上老师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也能适时地退下去,很好地把握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因此,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任务的驱动之下,在多维的交流当中,来逐步推进课堂的这种发展。 三、利用生成,建构起交际的目标 教师用第一个录像的情景片段引发出:孩子们知道,当你要说出来“请你支持我”的时候,你要说清你的理由,这是最浅层次的要求。帮助学生知道要交际的时候,把自己的理由按逻辑结构呈现出来是基础。接下来,老师继续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交际过程中说清楚还不够,要想让口语交际真正发生,应答的恰当性是关键。因此,在自己言说清楚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产生说与听、听与说之间的应答的恰当性。在学生模拟情境完成之后,老师抓住学生生成,适时地又站出来告诉学生:“你要揣摩对方的意图,这样才能够让双方的需求在情感交际中达成共识。”在这一来一回的过程中,教师成功地帮助学生完成了交流目标的建构。在一个一个的情境和活动当中,推动学生语言发展,让学习自然地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