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第1698篇】人在旅途 | 越俎代庖

 心理师小鱼儿 2022-06-15 发布于江苏

小友替一个孩子预约咨询,已经约了好几次。但每一次都会爽约。小友感到有点尴尬。我觉得这不是尴尬与不尴尬的问题,而是边界问题。

一个人,要不要接受心理咨询,TA自己明白。别人看到的,只是TA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

轻易不要代替别人来预约心理咨询。咨询若不主动,至少说明当下TA还能承受。真正有需求的来访者,都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

甚至,一些老师也会力荐某个学生来找我做咨询。咨询做与不做,效果当然不一样。不一定能够产生你要的结果,但做过咨询的人,从未后悔过。

我做咨询,从不主动。

从来没有主动邀请别人来我这做咨询的习惯。你来与不来,我其实都在。你对心理咨询了解得越多,越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但,很多人都错误地以为,但凡做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精神疾患的。假如你固执地这样理解,那只是你的理解,但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

打个比方吧。

心理咨询,更像你在茫茫沙漠中,无路可走时,有个人会一直陪着你一起走过困境。

好的心理咨询,让你感觉到,你很有力量,并且可以凭借自己最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很重要。

有些心理咨询师,名声很响,技术也很熟练,但未必就适合你;就像我们在寻求婚姻伴侣的时候,别人都以为的合适,其实在你这里一点感觉都没有。

找到一个与你相匹配的心理咨询师,你的收获就会很大。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更看重的是来访者的自我成长。

因此,没有咨询欲望的来访者,注定了是彼此浪费时间。一个人,真正想要实现自我改变,TA的行动力往往很惊人。

我最近做过的一些心理咨询,都是来访者自己主动预约。我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往往会多问一句,是谁的申请?

若是父母包办,这做父母的,往往就有很强的心理诉求。他们在迷惘之际,渴望得到咨询师的点拨。

但,真正要发生改变,还是要仰仗来访者的自我突破。

我最不愿意接纳的是,在做面询之前,首先会反复问,到底有没有咨询效果。万一没有得到TA想要的答案,TA会从此对心理师有一种抵触心理。

所以!我会主动告诉来访者,我只是陪伴你一起成长。至于有没有效果,主要看来访者自己的力量。

因为这句话,有的来访者就直接挂断了电话。我觉得这很好。对心理师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太高常常会失望。

小友热心待人,但她并不能真正了解咨访之间的伦理规范。我经常会拒绝一些不适合的来访者。

因为,做心理师,最起码的底线是,你必须要有胜任力。不熟悉的领域,轻易不要去触碰。

好的心理师,更应该被称为是灵魂上的工程师。

一个孩子,曾经告诉我:心理师就是不一样,与父母聊天,你永远是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但在心理师这里,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尊重。

贴着来访者走,做来访者的心理拐杖,这是心理师日常最主要的工作。所以,一个人,TA需要不需要咨询师的服务,由TA自己说了算。

越俎代庖,常常是吃力不讨好。

【一起看电影】豆瓣9.5,二战以后影响最大的战争(完整版)

【原创第1697篇】人在旅途 | 爱她,就和她在一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