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22)论姜夔

 健儿哥读书笔记 2022-06-16 发布于河北

原文: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其志清峻则有之,其旨遥深则未也 。   

     这段犹豫了好几回,不知道怎么下笔。毕竟是静安先生对上过课本的姜夔大词人的评价。如果说苏东坡和辛弃疾多少还有些政治家的成分,姜夔应该算比较纯的文艺范儿了,诗词文章,书法音乐无一不精,四处游历(漂泊),布衣终身。

       其他的词评家也有和王国维类似的评价,可以参考。刘熙载《艺概·词概》也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说姜夔的词如同乐器里的琴,花中的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曾说:“白石词如明七子诗,看是高格响调,不耐人细思。”

       简单说,静安先生认为好的诗词,应该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也就是说让读者能感受到诗词所描述的人事物景之外的力量!所以他评价姜夔的词,格调最高,但意境上缺少更深远的内涵,算不得第一流。

       姜夔的词风,脂粉气没有那么重,也不如苏辛有力,但其“清、雅、工”的特点,开创了一代词风流派。所以我理解王国维所说的“格调最高”说的是:单从词的意境来说,姜夔的词已经做到了巅峰。

      斗胆套一下今年(2022)高考作文题红楼那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立意,姜夔的词相当于“泄玉”,词本身的描写已经淋漓尽致,很难再有超越,但和“沁芳”比起来,少了些词意之外的东西。

       再打个比方,山东人口重,山西人爱酸,但是你要给他们吃NaCl(氯化钠)和C2H4O2(醋酸),估计没人喜欢。盐入菜才有百味美食,醋要粮食酿造多道工序发酵才香味扑鼻(我是山西女婿,山西醋确实香)。

       按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姜夔的词“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该是到了第二层,没有突破到第三层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