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性相处,很容易提升好感的小习惯

 乐康居 2022-06-16 发布于海南
异性相处,很容易提升好感的小习惯

想要提升一个人对自己的好感,方法很多时候要比真心更重要。

正如席绢在《相思不曾闲》中写道:

“生命中的缘分,向来是由许多的不经意拼凑而成,也让模糊的印象逐渐镌镂上心头,鲜明得不能忽视。”

很多人以为,缘分是不可控的,有缘时千里姻缘一线牵,无缘时见面也能不相识。

但现实情况是——只要两个人能够相遇,就算有缘,而之后的故事会如何发展,取决于彼此对细节的处理。

倘若能把握好相处中的细节,哪怕彼此无法一见钟情,也容易日久生情,这才是真正的“缘分”。

所以,喜欢一个人,别一开始就很看重对方的感觉。

对方就算暂时无感,也不代表两个人毫无可能,因为只要方法对,爱情是可以人为制造的,就像这些与异性相处时的小习惯,很容易就能提升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

异性相处,很容易提升好感的小习惯

提升陪伴质量,陪对方共度难关

前段时间,一位读者朋友问我:追求心仪的女生整整一年,对方为什么毫无反应?

我问他:你是如何追求的?

他说:“嘘寒问暖的消息就没有断过,偶尔还给对方点点外卖,接送上下班,能做的可以说都做了,就是打动不了。”

在爱情里,不少人同这位读者一样,以为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只要自己愿意陪伴,愿意付出,就能证明自己值得爱,似乎得到爱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是,事实显然不是如此,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等待多年却爱而不得的故事。

而导致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便是很多人不明白,陪伴的确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是陪伴的质量和有没有陪伴一样重要。

异性相处,很容易提升好感的小习惯

倘若给对方的只是低质量陪伴,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做到,这样的陪伴往往是没有价值的,也很难被珍惜。

只有学会给对方的陪伴,能使自己无法代替,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才会提升。

好比对方无助时的适时安慰,遇到困难时的帮助解决,对未来迷茫时的认真疏导等等,都能提升陪伴的质量。

感情里,最怕的不是没有陪伴,而是自己的陪伴质量太低,导致自己付出了许多,却无法得到珍惜。

就像那些天天只会嘘寒问暖的人,看似付出了许多,可是这样的付出真的有价值吗?

可能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件事,甚至其他情商高的人做得更好,最后被接受的人自然不是自己。

异性相处,很容易提升好感的小习惯

有意找对方帮忙,促使对方为自己付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追求一个人,要用付出去打动对方,自己付出的越多,越有可能和对方在一起。

但其实,比起自己付出,往往是让对方付出更能提升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

这个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富兰克林效应”解释。

当初的富兰克林,想要赢得一位反对者的支持,他没有去讨好别人,也没有和对方进行利益交换,而是选择请求对方借自己一本书。

当富兰克林提出这个请求时,对方明显呆滞了几秒,之后觉得这个请求无伤大雅,于是便欣然接受。

后来,当他们再次见面时,对方对富兰克林不仅没有了敌对情绪,反而成了他的拥护者。

异性相处,很容易提升好感的小习惯

事后富兰克林将借书带来的成功总结成一条简单的原则,便是“富兰克林效应”,原则里讲到:“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简单来说便是,如果想让一个人喜欢你,那么就要求对方帮你忙。

一个简单的忙,帮起来也没有多难,当对方帮助你之后,等同于在你身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会让他们感到快乐。

而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本质上是他们帮助了一个人,但他们却会以为这是你带给他们的快乐。

一来二往,等他们付出的越来越多,便会觉得你越来越顺眼,提升对你的好感度,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毕竟,打动一个人,从来都不需要去讨好对方,只需要让对方愿意和自己来往就够了。

异性相处,很容易提升好感的小习惯

很同意几米曾经写过的一句话:

“亲爱的,你不必为了谁而改变,如果要成为更好的人,请为了自己。真正爱你的人会一直爱你,无论怎样的你。”

不少人喜欢在爱一个人时改变自己,似乎把自己变成对方喜欢的样子,对方就会对自己动心。

然而,真正会喜欢你的人,不管你是什么样子都会喜欢,不会喜欢你的人,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都不会喜欢。

也是因为如此,想要打动一个人时,要的不是改变,也不是讨好,更不是迁就,而是学会用自己原本的样子吸引对方,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价值。

当一个人明白另一个人对自己是有用的,是不可或缺的时,在一起便是必然结果。

所以,追求爱情,没那么难,只要用对方法就够了,就像很多小习惯,很容易就能提升一个人对自己的好感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