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89:那些年做过的评委

 五月华语 2022-06-16 发布于河南

2005年在“24字”全国结题大会上执教观摩课,那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五年。其实,那个时候的教学行为还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没有太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 理念做指导和支撑,只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对教育的一腔热血和激情。但是 ,从那之后 ,在教学之余,我开始收到了外出做培训和做评委的邀请,在这些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总结一下,分享给需要的人。

做的次数最多的评委是濮阳市高中英语“24字”大比武。那时做评委 ,场地就是当地学校,我们那些评委亲去学校。每年的大比武时间都在最冷的寒假前,那种很冷的感觉很多年过去了 ,记忆依然深刻。所以,一件事情留给人们记忆,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按理说 ,做评委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对一些课的 评价。这些的确是有的,但是,我 依然记得偌大的阶梯教室里,没有暖气,只有几十个学生和讲课老师 ,然后就是我们那几个评委。那些年我的腿一直 疼 ,其实 ,腿疼陪伴了二十多年了,一直都没有痊愈,在寒冷的冬天那种疼 就更加明显。全市高中包括濮阳市一高、二高 、外高、综合高中,濮阳县一中和三中,范县、台前、南乐和清丰都是 一中,华龙区是华高,共十一所高中 ,整个评委做下来需要五天半的时间,每个学校参赛教师三人,所以,一次集中听课有33人。而这些比赛的结果是有很多方面组成。这样的比赛进行了几年,这个教学法也在濮阳英语人的心中留下了一些印记,至于说深浅,人不同,自然印记不同。

优质课评委做过几次,我不像很多优秀老师,省国家级优质课参加过很多次,我只参加过一次,也从来没有拿到第一名 ,最好的也不过是省级第二名。国家级的根本没有进前十,好像是十三 ,只是比别人多拿了 一个全国最佳语音语调奖。也做过招教评委 。

还 有一次做评委是在家里,那时还不是疫情,老师们交的是上课光盘和教案,每一节课40分钟。当时是夏天,我在家里,因为受不住空调的冷,多数都是开风扇。刚开始看课的时候,非常认真,从头看到尾,但是,有几百个人的光盘,一直看非常累,慢慢地就不是从头看到尾了。这时候,我看的点通常 有这么几个:1.前十分钟和老师的导课。关于导课,有很多理论和技巧,但是,我 只想强调:导课要快,不要拖沓;导课要新,出其不意(这是比赛,不是常规课);导课要稳,短而沉着;导课要明,用意明确,直击教学目标,等等。2.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前有明确的数字标记是最好的,有人可能以为这样痕迹 太明显,要的就是让评委能快速查到。

3.25分钟左右。这时看是不是有活动,如果老师还一直在讲,说明不一定是好课,这时就会多看一些,寻找学生活动 的影子。4.35分钟左右,看有没有总结。一节课的总结一定不是重点,但是,它起到了一个收尾的效果,让听课人都意识到要结束了。5.听老师的评价语和过渡语。这一点不是非常清晰,因为是一种跳跃式观课,并不是特别精准。6.看老师们的体态语,尤其是脸上有没有微笑。7.听老师们的发音和声音。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我都会认真听完的,这十分钟里,语音语调,表情,导课,部分环节设计等都已经看到。另外,声音和发音是两回事儿,有些人天生就声音 悦耳,爽甜可口;而有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发音是基本功。8.老师们的着装。放在最后说,不是不重要,而是看第一眼,如果着装不得体,再听声音不好听,发音不标准 ,可能前面所有的六个就不太会关注。

光盘课或者视频课与现场课最大的区别是:评委可以自主决定看多长时间,看多看少,看粗看细,看详看略,是评委可以自己做主的。希望这一点感悟能给我们现在的参赛老师们一点启发,因为最近一直在听省优质课选拔赛,老师们 在忙着录课,但是,老师们一定要知道评委从哪些方面关注,从哪些方面打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