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队伍建设的建议

 司敬雪书院 2022-06-16 发布于河北

      首先,从制度上,应该建立一定的机制,来保障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队伍的良性发展。以文联和作协为例,我们有文学院,有创作室,等等,来加强作家之间的交流,这种制度性的建设,对于文学创作的持续性发展是基础性的工程。它可以让作家有交流,有互动,另外,还有大小不等的奖励,也使作家充分享有荣誉感和成就感,这无形中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一种精神激励。尽管我们说,文学是一份寂寞的事业,作家创作是激情的燃烧,外在的机制不是根本的动力来源。但是,事实上,有一定的机制,就比没有强。相对于针对作家的多种多样的制度机制,针对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队伍建设的制度机制要少得多。这是影响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前不久,中国作协向全国各省征集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优秀人才,拟建立优秀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人才库,这应该说是一项队伍建设的好方法。另外,河北作家协会,在没有条件建立单独创作研究室的情况下,成立理研室,并采取特邀研究员的方式,在全省公开选聘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人才,通过定期交流,加强当下文学创作研究,出版文学评论年鉴等方式,力促文学评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力促文学评论工作不断提高。本办法自2002年实施以来,坚持以贯,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尽管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但是,其可行性是当然的。

其次,要在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积极提倡放宽视野。当下,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面对不少尴尬和困境。比如,在青年文学创作面前的无力和遭冷遇,恐怕,问题不单单在创作一面。我们总爱强调青年文学作者反应的过激,可是,作为文学评论工作者,难道就是完全理性的吗?我们真正理解了青年文学了吗?我觉得,我们存在应该反思的地方。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理论储备是否还够用,我们是否已经完全理解了青年文学的构成和价值。最浅显的一点,青年一代大多习得了平等的对话方式,我们是否真正认同了它的巨大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修辞上的客气,是看待世界,看待文学的方式上的变化。这是我们应该引以深思的问题。机械的进化论,当然是不靠谱的,鲁迅就曾经说过,青年不一定必胜过老年。但是,也应该承认,文化、文学是靠一代一代累积的,希望还是应该在青年一代身上。我觉得,作为我们,对于青年一代的文学,首先应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作出自己的发言。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不是文学最终的评判者,我们只是对话的一方。我想努力打开我们的视野,不断调式我们的心态,逐步实现文化的转向,我们的评论应该能够慢慢摆脱被动尴尬的处境,有一个好的局面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