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当归四逆汤——头痛,头晕,眼角膜病

 谷山居士 2022-06-16 发布于上海

Image

1头痛——王启政医案

林某某,女,46岁。患头痛3,时发时止,时轻时重,曾以阴虚头痛辨治,服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数日,均未见效,乃服西药“止痛片”,头痛可暂得缓解。但每遇天气变化,冷气外袭,头痛复作,痛时前额连及巅顶,欲用巾裹首时见恶心欲吐,舌淡苔白,脉沉伏不起。此为血虚寒凝,经络不通,阳气运行不畅。阴寒循经至巅,形成血虚寒滞性头痛。治宜温阳散寒,养血通络,行气消滞止痛,拟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克,炒白芍12克,桂枝9克,细辛5克,藁本12克,木瓜20克,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3付后头痛大减,但睡眠欠佳。前方去木瓜,加酸枣仁12克,连服数剂,手足渐温,头痛已止,精神好转,病告痊愈。

按:本案乃属平素之虚,复感寒凉,厥阴受寒,气血被寒所遏,阳气不能循经通达于上,而厥寒循经上冒,故患者每遇冷风则头痛加剧,痛连巅顶。故用当归四逆汤以养血活血,温经散寒,消除血脉寒凝闭滞之害。方中细辛、蒿本祛风散寒;川芎行血中之滞,上达巅顶而止痛;陈皮行气,以通达阳气;木瓜、五味子缓急止痛。诸药合用,以达营卫调和,气血畅通,诸证消失而病愈。《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头痛三年,见恶心欲吐,此是厥证,阴厥上冲之证。乌梅丸与吴茱萸汤证,俱有此证,虽不是此二方,但是都属厥阴病。脉沉伏不起者,阴寒阳败之象,阴盛则发厥逆也。厥阴病之脉沉伏,是阴阳俱虚,不能交济也。当归四逆汤,当归充其血脉,以起沉伏,交济阴阳,细辛降其浊阴,以止厥阳独行于上之头痛。

不懂阴阳互厥之理,以肝阳上亢理论,用六味滋阴,永不能治愈。本案分析的很好,平素本虚,复感寒凉,是其病理。也就是厥阴本虚寒,又伤外寒而气血不行,则阴阳不交,而发厥证。当归四逆汤,外行经脉之气血,内降浊阴之冲逆,交济表里阴阳也。表阳与里阴相交,上阳与下阴相交,阴阳相交,则不厥逆,头痛自愈。

2头痛腮痛——杨广静医案

马某,女,42岁。于19921028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因洗澡受凉而致头痛、身痛,经村医治疗身痛瘥,头微痛,后渐觉左半面部疼痛如刀割,遇寒加重,每用冷水洗脸或刷牙则痛剧,得温痛减。经服氨酚待因、卡马西平可暂缓一时,药去即发,后服上药无济于事。经服中药川芎茶调散及针灸治疗不见好转而就诊于余。诊见面色苍白,痛苦病容,声低懒言,喜用温手捂腮,按压额、颧、腮、唇部即感疼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涩。方用当归30g,桂枝20g,白芍20g,细辛15g,炙甘草15g,通草10g,白芷12g,全蝎6g(研末冲服)。3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服上药后,自觉面部疼痛减轻大半,偶有疼痛,然持续时间减短,效不更方,继服上方6剂,面痛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解析:《伤寒论·厥阴病》:“手足厥寒,脉细欲厥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原用治血虚寒盛之四逆证。本案属寒盛血虚挟瘀,经脉痹阻所致,用之恰中病机。头面部乃一身阳经所会,足三阳经筋结于面部,手三阳经筋则会于头角(侧头部),若风寒侵袭,风邪挟瘀阻络,脉络不通,加之久病血虚失养,则疼痛久作。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络。加能引经散寒,全蝎搜风活络,诸药合用而面痛除。《经方验案评析》

论:洗澡伤寒,本来是太阳病,却因厥阴本虚(厥阴血虚,少阴是气虚),却成了厥阴脏病连经。身痛头痛,是太阳伤寒病。后头微痛不愈者,此已有厥证,头上经气壅塞。脉沉细而涩者,厥阴本虚之沉细,经阳伤寒之脉涩。营血不流,此也是脉细欲绝之象也。

3巅顶痛——陈沅生医案

黄某某,女,40岁。身体病弱,患头痛2月余,服中药羌、柴、荆、防等头痛更剧。痛甚之时,只能急服西药止痛,而得暂安,初则有效,渐次失灵。余诊之,其脉沉细无力,左关稍弦,舌质淡而胖嫩,苔薄白。视其面容,惨淡忧郁。身着厚衣,头上紧裹青帕,少气懒言。细询之,知患者一日头剧痛数次,痛时有轻度干呕,痛在巅顶部位;头部怕冷、畏风,四肢不温,常欲蒙被而卧。平时月经错后,量少、色淡,白带多而清稀;经期少腹冷痛,腰亦酸痛。脉证合参,诊断为肝阳不足,阴寒上逆,处以当归四逆汤加藁本、吴萸:

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细辛6克,木通9克,吴萸4.5克,藁本6克,大枣18克,炙草6克。

服上方1剂后,即觉头痛大减,3剂而肢暖痛愈,不裹头巾,亦无怕冷畏风之感。复诊其脉细,但中取即得。经带如前,神疲纳差,法取补中填下,乃易归芪建中汤加鹿角霜、补骨脂、怀山药,调养月余而康复。[新医药学杂志1978,(3):7]

按语:脉证所现,显为寒凝经脉又扶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故用当归四逆汤以养血散寒通脉,加吴萸、荣木以温中降逆止痛。《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经方临证集要——陈源生》《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头痛者,四肢不温,是阴阳不交之象,是属厥阴之脏病,此对应吴茱萸汤证。头痛数次,这是乌梅证时发时止的厥证,有轻度干呕者,此为阴厥证,浊阴之上冲也。脉沉细无力者,也是脉细欲绝之义,是营血寒涩不行之象,当归四逆汤,行经脉之寒涩,以交济阴阳也。

  即然对症,就坚持用,不要改归芪建中汤,没有细辛,不能降冲。当归四逆汤与黄芪建中汤,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改了,不如不改。

  这个头痛,就用吴萸汤就行了,如果不愈,就会想到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结合四肢不温证,痛经,此就是阴寒凝滞之厥证。首先辨为厥证,然后再从厥阴篇中,选出用哪个方。更迷惑的是,只要是厥证,乌梅丸,吴茱萸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这几个方的厥证,都会掺和在一起的。然后按脉证选出对应之方就可以了。

Image

4痉挛合头痛——门纯德医案

阵发性掣痛不休头痛

梁某,男,32岁。头项牵掣疼痛,时发时止,痛甚则四肢逆厥。多方求治不效。某医院认为结核性脑膜炎,屡用链霉素及镇痛药,头痛无减。诊见:面容苍白,终夜失眠,怕声畏光,胸闷不适,舌淡,六脉俱细。处以当归四逆汤,令服五剂。服四剂后,头痛渐止,但有便秘,遂加麻仁12克,继服六剂而痊愈。

按:头痛之症,种类颇多。此例头痛,属营血久虚,肝不藏血,风寒伤及厥阴所致。常有阵发性掣痛,精神萎顿,形寒肢冷,脉象沉细兼弦诸症,故多以当归四逆汤治之奏效。《名方广用》

论:四肢厥逆,则阴阳不交,时发时止,此为木冲之象。面容苍白,此为木枯之象,入肺为白,此是虚寒之义。终夜失眠,阳厥而不入阴,怕声畏光,此病在脏,胸闷不适,阴厥上冲,肺气不降也。六脉俱细,此为弦细之义,此病在肝,病属厥逆,所以头痛。六脉俱细,也是脉细欲绝之义。当归四逆汤,当归补血,以充脉细;细辛降浊阴之冲逆,以治头痛;桂枝白芍,行血以疏肝,交济阴阳也。

5头目不清——李克绍医案

李某某,男,1966年初夏初诊。自诉:头目不适,似痛非痛,有如物蒙,毫不清爽,已近一年。自带病历一厚本,若菊花、天麻、钩藤、黄芩、决明、荆、防、羌、独等清热散风药物,几乎用遍,俱无效果。患者舌红苔少,考虑是血虚头痛,为拟四物汤加蔓荆子一方。3剂。

复诊:自述服上方第一剂后,曾经一阵头目清爽,但瞬间即逝。接服二三剂,竟连一瞬的效果也没有了。仔细诊察,无意中发现,时近仲夏,患者两手却较一般人为凉,再细察脉搏也有细象。因想《伤寒论》中论厥证,肢冷脉细,为阳虚血少,属于当归四逆汤证。此患者舌红苔少,也是血少之征,论中虽未言及本方能治头痛,也不妨根据脉证试服一下。即给予本方原方3剂。

三诊:果然症状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又给予3剂。患者说,已能恢复工作。[《伤寒解惑论》1978126]

按语:本案辨证眼目是肢冷脉细,此阳虚血少证。阳虚血少,头目失荣,而不清爽,如物蒙裹,故以当归四逆汤而取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伤寒解惑论》《伤寒论方医案选编》《经方治验神经精神疾病》

论:两手较凉,也是属厥证,脉细血少,阴不化阳,阳不根阴。阳厥不降,则头痛舌红,细为血少木枯,阴寒则中虚而发厥逆。

   以肝阳上亢之理,而用菊花、天麻、钩藤、石决明无效,因不知下寒之厥。以寒凝经脉之理,而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无效,因不知厥阴之阴厥逆冲。两手冰凉,是辨为厥证的重要依据,然后其它证中找出,是厥阴篇那个方。

Image

6寒盛血虚头晕——姜春华医案

陈某女,31岁。患者形寒肢冷,面色白,主诉头晕,常觉头痛绵绵,得温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辨证为厥阴血虚头晕,拟养血通脉,以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9克桂枝9克细辛3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木通6克大枣7枚川芎914剂煎服而愈,随访一年未发。

按:本例头晕,系寒盛血虚所致,也为当归四逆汤证。因川芎可治血虚头晕痛,故本方增之,药证合拍而效。《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面色白,是亡血木枯之象。虚劳四,面色白,血不华色。虚劳三,血者,色之华也,亡血无以华色,故面色清薄。

脉细者,细为血少,阴阳俱虚也。少阴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此是阴阳俱虚。少阳二十四,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为三阳之始,阳气未盛,故脉弦细。少阳之阳少,阳之初始,故脉细也。本案属于内伤,所以细为阳少而血虚,阴阳俱虚之义。形寒肢冷者,此为厥逆证。此脉细者,也是脉细欲绝之义。

7脑梗塞——孙纪峰医案

程某某,男,83岁,因头晕伴双下肢乏力1月入院。颅脑CT显示两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入院诊断:脑梗塞。予以活血化瘀、营养脑神经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刻下:头晕,双下肢乏力,行走有摇晃感,四末不温,口干,有时心慌,大便调,舌质偏红,苔白腻,脉滑。中医诊断:中风病。六经辨证分析:四末不温,属有寒。口干,舌质偏红,属有热。寒热交错,为厥阴病。六经辨证:厥阴病。处方:当归四逆汤。

当归30桂枝30赤芍30细辛15甘草15大枣20川芎12黄芩12红藤207剂)

7剂服完,患者头晕明显好转,行走有力,摇晃感消失,舌脉同前;原方7剂再予,7剂服完,症状消失出院。

按:本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六经辨证为厥阴病,选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活血通脉,治疗厥阴病,加黄芩清热,消除厥阴标热,方证相应,疗效显著。此方治疗此类中风效果很好。《经方临证指要与医案》

论:脉滑,此滑为木陷寒水之郁冲,还是气厥不降之上滑?应是气厥不降之滑。

Image

8精神分裂症——姚梅龄医案

周某某,女,44岁,农民,1968年中秋节第2日凌晨5时就诊。夫代诉:近来夫妻吵架较频,昨日中秋节因家务经济又大吵了半天,傍晚患者于沉默发呆1小时左右后,突然精神错乱,毫无目标地骂詈不休,语无论次,彻夜不寐,亦难安坐;至丑时后诸症加剧,故叫出诊。望诊:患者身着棉衣,叉手站于山坡旱地仰天望月怒骂;体偏瘦小,两目熠熠生光;间能识人。

闻诊:詈骂声高,语无伦次(在骂月亮);间有清淅对话。问诊:自19年前产下一儿后月经一直甚少,今日中晚餐未进食(夫代诉);现心烦特甚,45天未解大便,现仍不欲便,腹无所苦(患者答)。其他情况难以问明。

切诊:沉细如丝,偏数。手足厥冷。腹诊未见异常。如舌:苔略黄厚。

辨证:寒邪郁火,厥阴表证兼里。

处方:全当归12g,桂枝10g,北细辛3g,小木通6g,生白芍10g,炙甘草8g,红枣6粒,吴茱萸2g,黄连10g3剂。

结果:服药1剂,手足厥冷即大减,大便已解,干结成粒而色黑,骂詈已止,下午即寐5小时左右;3剂服完,精神正常。直至197610月止,一直未复发。《经方临床运用》

论:手足逆冷,阴阳不交。细为血少之阴脉,数为火逆之阳脉,阴阳不交的厥逆证。

本案黄连加的好,如神来之笔。读医案时正在纳闷,此症为胸膈壅热,不能宣泄之象,所以发狂,用当归四逆汤如何加减,看到仅加一味黄连,直泻胸膈之厥热,真是厉害,真是诸多杂症之中,不为阳狂所迷惑,直中阴厥之本寒。此其精神错乱者,就是胸膈壅热,热郁胸膈不得宣泄之象,所以烦极则神乱,夜而阳不入阴,则热盛烦极,乱骂一通。病本为寒厥阳格,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厥,黄连者,直泻厥阳不降之胸膈壅热烦极。

病本为寒厥,病象为烦狂。此如阑尾炎医案,病本为寒厥,病灶为肠痈。这就是上热与下寒,下寒发阴厥,阳上厥热之发狂。脏阴之寒厥,阳腑热痈之病灶。这就是阴阳错杂,寒热错杂之厥阴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