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实用主义之四:杜威

 蚂蚁上树啃大树 2022-06-16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实用主义之四:杜威


1.实用主义的产生、流传及特征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属于经验论哲学路线的派别,是现代美国各派哲学中对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它之所以在美国出现并声势浩大,究其原因同美国社会生活特点密切相关。
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资本主义是在未遇到强大封建势力阻挠的情况下顺利地发展起来的,其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也表现得最充分,个人可以自由放任地去追逐个人的发展、成功、利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契约关系。除此之外,美国社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是一个由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的国家,各种文化传统、价值标准相互冲撞、否定,而唯一可行的思想、行为标准只能是主体活动的成功与否。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哲学的主要任务必然是较为直接地论证以资产阶级为主的各阶层移民所追逐的个人利益,以是否有用来衡量一切。实用主义最符合这种要求。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发端于1871-1874 年间在哈佛大学所建立的'形而上学俱乐部'。其主要成员有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和后来成为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的詹姆士、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赖特、律师霍尔姆斯、历史学家费斯克、法官华尔纳、法学家格林等人。他们之中的中心人物是皮尔士。  

1872年皮尔士在' 形而上学俱乐部' 作了一个报告,1877年经整理以《信念的确定》和《怎样弄清我们的观念》为题发表,确定了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当时并未引人注意。1898年詹姆士重提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原则,并作了系统论证的发挥。从此,影响大增,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最时髦的哲学。

继皮尔士和詹姆士之后,杜威又对实用主义作了进一步发挥,并把它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杜威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时的同事米德提出并发挥了' 社会行为主义' ,推动了实用主义的发展。30年代后期,逻辑实证主义传入美国,渐与实用主义融合。于此时,刘易斯提出了' 概念的实用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杜威死后,实用主义被一些发源于欧洲的哲学流派挤到了后台。
实用主义在欧洲各国均有流传。如20世纪初,英国有以席勒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意大利有卓瓦尼.瓦拉蒂、马里奥.卡德诺尼派和卓瓦里.帕比尼派,中国有胡适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就其理论特征而言,它把哲学和人的认识局限于经验范围,把哲学和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归结为经验世界,强调人的认识活动的创造作用,声称反对' 形而上学' 和' 二元论' ,籍此超越哲学的党性派别。因而它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各哲学流派一脉相承。但是,实用主义有自己的独特性,即它强调哲学要立足现实,以确定信念为出发点,以行动为手段,最终去获得效果。但这里的' 现实' 是指主体所经受、对待、改造的现实,带有主观性;' 信念' 是指个人的主观愿望;' 行为' 则包括纯粹主观的意识活动;' 效果' 是以' 有用' 为标准。因而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具有浓厚科学和客观色彩的实用主义者杜威
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界独占统治地位,甚至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思潮,同杜威密不可分。
杜威(1859-1952)出生于佛蒙特州的伯灵顿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州立大学,1882年在霍普金斯研究生院进修,1884年以《康德的心理学》一文获博士学位。在这一时期,他接触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并深受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1888年起,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教授。1903年他和芝加哥大学哲学系的一些同事合著《逻辑理论研究》出版,表明他已经完全转向实用主义。
杜威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经济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追求》(1929)、《人的问题》(1946)、《认知与所知》(1949)等。
实用主义为皮尔士所创立。皮尔士提出了实用主义原则,即主张思维的任务在于确立信念,信念导致行动,观念的意义取决于行动的效果。詹姆士发挥了这一原则,提出了实用主义的经验和真理论的典型形式,以实用主义来解决一切哲学问题和宗教问题,使实用主义摆脱了默默无闻的状况。杜威不仅提出了经验自然主义和工具主义,还在哲学领域的各方面创新了实用主义,重要的是,他把实用主义运用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1919-1928年间,游学多国,传播实用主义,使实用主义与其名字紧紧相联。只要提起实用主义,人们就会想起杜威,反之亦然。

3.经验自然主义

杜威企图从改造以往哲学出发来从事哲学活动,即他的哲学是以企图超越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在内的以往哲学中的所谓二元对立为出发点。在他看来,传统哲学把经验界定为知识,即主体对于对象的一种认识。而经验应为超出物质和精神对立之外的东西,它既非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也非一种纯粹的主观意识。否则,就会割裂经验与自然、精神与物质。这正是一种'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出现就是由于犯了' 二元论' 的错误。

杜威建立经验自然主义就是力图排除这种' 二元论' ,建立起经验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连续性。他指出,经验就是这样一种统一性,它' 并不是把人和自然隔绝开来的帐幕,它是连续不断地深入到自然的心脏的一个途径。' (杜威:《经验和自然》序,第4 页)这就是说,经验既包括人的情感、意志、思想等主观的东西,也包括事物、事件等' 客观' 的东西,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性和第二性、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作用与反作用、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主体与对象、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经验与自然》中,杜威还指出:''经验' 指开垦过的土地,种下的种子,收获的成果以及日夜、春秋、干湿、冷热等等变化,这些为人们所观察、畏惧、渴望的东西;它也指这种种植和收获、工作和欣快、希望、畏惧、计划、求助于魔术或化学、垂头丧气或欢欣鼓舞的人(杜威:《经验与自然》第10页。)' ,经验同时也指这二者的作用。这样,杜威把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限制在经验的范围之内,而把主体、环境的客观存在问题排除在经验之外,不予讨论。
詹姆士曾扩大经验的范围,企图建立一个纯粹经验世界,但他对经验应包括哪些内容却未曾规定,只是把其界定为' 意识流' 、' 主观生活之流'。杜威接受并发挥了詹姆士的观点,并给经验规定了具体内容和范围,企图以此超越' 二元论'。但他终究苦于无法也不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4.实践观和方法论

杜威的实践概念与其经验概念是一致的。他认为,传统观点认为经验是僵死的东西,只是单纯地记载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是彼此分离的,忽视经验的能动性。而他的经验概念则是一个能动的、不断伸向未来的创造过程,是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活、行动、实践。
因而他把其哲学称为' 生活哲学' 、' 行动哲学' 、' 实践哲学'。在杜威看来,所谓实践就是生物有机体的适应环境的行为。具体他讲,他认为实践是生物有机体的人与其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即环境对有机体产生刺激,有机体对这种刺激作出一定反应以适应环境。这种' 刺激一反应' 过程就是实践的基本含义。
为了避免把实践与生物的适应行为等同之嫌,杜威谈到反省和推理对人的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以表现出实践的能动性及高于动物的单纯反应之处。但他又认为,这种反省、推理并非来自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以此种观念和思维去指导的行为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毫无根据和可能的。实践只能是一种尝试,一种冒险、一种赌博,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本来就是动荡冒险的世界。
杜威试图消除认识中的消极性、直观性,凸现其能动性,但最终仍被' 翻版' 弹回到机械性行列。这无疑同他作为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从机能效用的角度看待实践有关。
杜威强调实践,但人们如何去实践,以达到适应和改造环境之目的呢?对此问题的考察,就构成了杜威的方法论。他的方法论的核心即思想五步法。这五步是:①感觉到的困难;②困难的所在和定义;③对不同的解决办法的设想;④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⑤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它引导到肯定或否定,即得出可信还是不可信的结论。'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第72页)他指出,探索和试验最为根本,故此方法又称为探索方法或试验——探索方法。这种探索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学发现的程序,可惜一切探索都是在经验范围内进行,就摆脱不了唯心主义的阴影。

5.工具主义真理观

工具主义在杜威那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后者是指其认识论和真理论。
在关于真理是什么的问题上,杜威既反对唯理论和天赋观念论,又反对经验论和反映论。在他看来,任何思想、观念既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也不可能是对客观实在的模写,而只能是有用的假设。正如人们为了制作某一件物品,完全可以由制作者的方便而任意选择使用或设计什么工具一样。因而它可以不顾客观实际如何,只需考虑是否可以达到人们的预期的目的。如果它们对人们达到预期目的及人们适应环境有用,它们便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他进而又指出:' 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都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 (杜威:《逻辑:探索的真理》,第287 页)所以,对于思想、观念是否是真理就不应以真假来判断。真理的特性是有效、适当和经济。
如前所述,杜威哲学的特色是具有浓厚的科学色彩和客观色彩,表现在他的真理观上就是:他声称当他把科学概念、理论当作行为的工具时,他预先假定了宇宙的存在,不主张主观任意创造;当他强调理论、思想是否是真理全在于是否对有机体有用或有效时,他已声明有机体不仅仅是个人,有用或有效更不是针对情绪的满足、私人的安适等而言的,而是具有普遍和公众的特色。杜威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说:' 道路的用处不以便利于山贼劫掠的程度来测定,它的用处决定于它是否实际上尽了道路的功能,是否做了公众运输和交通的便利而有效的手段。观念或假设的效用所以成为观念或假设所含真理的尺度也是如此。' (杜威:《哲学的改造》,第85页)

然而,尽管杜威竭力使工具主义在表现形态上具有较多自然和客观的特征,强调工具为' 公众' 、' 大家' 利用,但他并没有肯定科学概念、观念是客观实在的反映,没有抛弃真理的标准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和目的这一哲学信条。这就使他在真理问题上最后仍然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

6.社会历史观

杜威的社会历史观是其自然主义、工具主义和实践观的延伸,是他以实用主义的原则改造社会历史的理论概括。其核心观点是否认历史一元论,包括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鼓吹历史多元论。

在杜威看来,对社会历史既不能象唯物主义者那样仅从社会存在出发加以解释,因为社会既可以是某种经济共同体,也可以是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的共同体。凡一切由某种共同观念、利益和目的而结合起来的个人的组合都可以称为社会。社会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是无定型的、变动的、相对的,因而对社会应作出多种解释。但究竟作何种解释,完全取决于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需要。

从这种历史观出发,他否认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否认以此种认识为指导的社会变革。他认为,社会变革就是人们在特定条件下依据特定需要,对一个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这样杜威的社会历史观实际上就是其关于应付特定社会历史环境的行为方法。
杜威不仅在上述领域继承发挥了皮尔士、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观,而且把它运用于教育学、政治学等领域,从而使实用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面貌和行动、实践方式,这便是实用主义在美国长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