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肝癌,我们在行动 | 肝癌防治及术后康复治疗患者教育公益活动召开!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据统计全国肝癌新发病例每年约40万,肝癌发病率占全球50.5%;死亡人数约38万,因此,肝癌的早期预防、科学诊治及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对于控制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尤为重要。

为提高肝癌患者的科学诊治意识,普及肝癌术后康复治疗的知识,增强医患沟通,推进我国肝癌防控领域进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敏山教授团队于近期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召开了“肝癌防治及术后康复治疗患者教育公益活动”。

活动现场

打破误区  科学防癌

本次活动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癌首席专家陈敏山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癌单病种专家团队秘书徐立教授就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及患者随访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陈敏山教授在《肝癌的多学科治疗》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肝癌防治形势严峻,在2008年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中,肝癌的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同时,在男性的15-44、45-64年龄组和女性45-64年龄组,肝癌列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引发肝癌原因包括:①肝硬化:84.6%的肝癌伴发肝硬化,研究指出,乙肝疫苗接种可降低了肝癌的发生率。②黄曲霉毒素(AFT):最强的动物致癌物之一,与HBV有协同的致癌作用。③嗜酒:特别是在有乙肝人群。④肝癌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共同的生活环境。

      我们国家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为50%,治疗费用约5万元,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0%,治疗费用约20万,但临床上晚期肝癌患者多于80%,肝癌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希望国家医保能负责乙肝携带者的体检费用,我们的医务人员与媒体要加强肝癌的宣传教育。肝细胞癌的筛查指标为:甲胎蛋白(AFP)+超声(MRI和CT)。35-40岁以上HBV、HCV感染者,应每6个月做一次检查,如超声发现肿物,应该立即做磁共振(MRI)检查,而不必参考AFP是否升高。有肝炎病毒携带者(乙、丙)均需要就诊肝病内科医生,看看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甲胎蛋白(AFP):目前最好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最高。肝细胞癌中有40%-60%升高,阳性者提示肝细胞癌的可能性很大,阴性者不能说不是肝癌,要以影像学为准。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磁共振(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检查、PFT/CT。肝细胞癌诊断标准(BCLC、AASLD):①病理诊断:细胞学或组织学。②临床诊断(不依赖于病理诊断):小于1cm要进行随诊,每3-4个月行超声检查;1-2cm观察两种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或活检;大于2cm的,肝硬化背景+一种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肝硬化背景+AFP(≥200)+一种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包括增强CT、MRI、超声造影,动脉期造影剂的摄取伴静脉期的快速清除。

在中国,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方法、多个学科共存。有手术切除、移植、局部消融、血管栓塞治疗、放射治疗、化疗、靶向药物、中医药、内放射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等,涉及16个学科:肝胆外科(外科、普外)、移植科、放射科(影像科)、介入科、超声科、肿瘤(内、外)科、消化内科、化疗科、放疗科、传染(病、院)科、生物治疗科以及中医科。肝癌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好,五年生存率30-50%,是肝癌治疗的金标准,虽然移植、消融、介入均应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但手术切除的地位不可替代,但是疗效已经达到极限,进入平台期,需要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肝癌手术治疗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治性治疗的标准;5年生存率尚不理想;>70%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复发;辅助疗法尚有待证实。肝胆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为:①微创:腔镜、消融、小切口、无胃管、无引流;②安全:免输血、0死亡、0并发症、100%切除率;③疗效:术后辅助治疗、综合治疗(多种方法的联合)。

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全肝、不可见的治疗方法,应用最多的综合治疗方法。目前,肝癌TACE治疗存在的问题与争议包括:①依赖于血管,缺乏管型、非肝动脉供血、血管变异。②肝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栓塞为主、化疗为辅。③TACE后的残癌处理:PEI、RFA、放疗。④术前TACE是否有效?⑤TACE治疗的频次?防止过度治疗。⑥TACE后的维持治疗,带瘤生存。

肝癌的局部治疗包括:①物理消融:射频、微波、激光、冷冻;②化学消融:瘤内药物注射(酒精、冰醋酸、热盐水);③透射性治疗:外放射治疗、高聚集超声;④放射性粒子植入。

肝细胞癌的全身性药物治疗包括化疗、生物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是肝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可能有助于减少放化疗和靶向药物的毒性,改善癌症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少部分延长生存。

肝癌多种治疗方法分属不同的学科或科室,据国内某大医院统计,院内共有16个科室可以收治肝癌患者。而某一治疗手段又可以由不同的学科或科室执行,例如国内开展射频消融治疗的科室有外科(普通外科或肝胆外科)、放射影像科、介入科、超声科和肿瘤科。各个学科或科室均以各自的标准进行诊断治疗,大多数以本身利益为重,用单一的治疗方法进行反复治疗,而较少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多学科综合治疗,这使得我国肝癌患者很难得到最佳方法的治疗,严重影响我国肝癌的治疗效果。打破以治疗手段进行分科的体制。建立以病种分科的新体系,是使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能规范化的体制保障

肝癌治疗更加需要MDT:①肝癌以手术切除疗效最好,但疗效已经进入平台期,非常需要联合其它方法来提升疗效。②肝癌的治疗方法众多,涉及的科室最多,极需要相互的合作与联合。③肝癌治疗尚缺乏统一的临床分期与指南。④肝癌的适应症存在较多的重叠,争议最多。建立肝癌的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是今后临床的最佳模式

肝癌多学科团队的优势:对于早期肝癌能够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保证根治的基础上追求微创;对于中晚期肝癌,多学科、联合、序贯治疗,切除、消融、介入、药物、免疫等多种抗肿瘤治疗手段,合理、有效的联合应用,避免了单一治疗手段的不合理反复治疗。肝癌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策略:通过不同原理、不同机理的治疗方式的联合,达到互相增强,互相补充的治疗作用,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

徐立教授在《肝癌患者的随访》中指出,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经过长时间的炎症后容易产生肝硬化,而肝硬化的患者得肝癌的机率又比一般人高出许多,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可以说是肝病的三部曲,我国的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

肝癌的预防:①预防肝炎,主要是乙肝的预防;②积极治疗脂肪肝;③戒烟、戒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④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⑤注意饮水卫生;⑥避免亚硝胺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⑦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肝癌患者治疗后的随访可以监测肿瘤的复发,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病灶,依据复发情况制定新的治疗方案。随访需携带的资料应包括:既往治疗的相关资料和检查结果(包括CT/MRI照片)。

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随访频率也各有不同:

①治疗后首次随访:治疗后4~6周。观察手术伤口,行腹部增强CT或MRI扫描,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肿瘤标志物(AFP等)、HBV-DNA等,全面评价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并根据复查结果安排患者的下一步随访计划。

②根治性手术或消融术后的后续随访:术后1年内每2-3个月复查;术后2年内每3-4个月复查;术后3-5年每4-5个月复查;术后5年后每6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可选择超声与CT或MRI交替进行,术后3年内至少每6个月行CT或MRI检查,3-5年至少每12个月行CT或MRI检查。

③姑息性治疗(介入或反复消融术、靶向治疗)的后续随访:个体差异较大,主诊医师会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治疗情况安排患者的复查和随访。对于体内仍存在肿瘤活性病灶的肝癌患者,复查的影像学往往需要行增强CT或MRI检查。通常治疗后每4~6周复查,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每3个月复查。

注意事项:①部分患者即使术前甲胎蛋白升高,出现转移或复发时也可能AFP仍为正常范围,因此不能单纯依赖AFP检查而忽视影像学检查。②彩超具有无创、方便、价廉的优点,是肝癌根治性治疗后随访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手段,但普通超声对于判断肝内肿物性质以及评价姑息性治疗(如TACE)后肿瘤变化的作用有限。③肝癌最常见的复发和转移部位为肝内,其次为肺、骨、淋巴结,因此复查时影像学检查以腹部为主,并定期(每6-12个月)复查胸部X光或CT,骨扫描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仅在有骨痛症状的患者或部分不明原因AFP升高的患者中进行。

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肿瘤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对于不能达到根治的肝癌,不必刻意追求“瘤体缩小”或“赶尽杀绝”。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方式,有效地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命,实现“带瘤生存”,让患者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才是医患共同奋斗的目标。

我国肝癌患者大多数具有乙肝和肝硬化背景,确诊时通常是一个脏器两种疾病并存。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有肝炎病史的肝癌患者治疗的保证。具有乙型和/或丙型肝炎背景的肝癌,在进行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局部消融、介入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时,均有可能激活肝炎病毒,长期坚持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癌复发率和死亡率。

徐立教授强调,良好心态对于肝癌治疗很重要,肝癌患者要选择正规医院、配合医生、乐观面对、积极治疗

专家面对面  交流互动解疑惑

参与活动的患者及家属就肝癌预防、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现场专家进行提问,专家也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详细、科学的解答,答疑解惑,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之路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媒体采访  传播科学理念

活动最后,广东省广播电视台、肿瘤医学论坛采访到陈敏山教授,陈教授针对科学防治肝癌的理念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广泛传播科学理念,让更多患者获益有重要意义。

肝癌,可防可治,科学认识疾病,远离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加强科学诊治观念,关爱生命,远离肝癌,我们在行动!

活动花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