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书波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濒临黄河,鹳雀云集,人们便以鹳雀楼称谓。它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交通要冲——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誉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在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中,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高高矗立于长江沿岸,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唯有鹳雀楼坐镇北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该楼原系北周时的大将军宇文护镇守蒲州时修建的,当时是守军的瞭望台和前方哨所,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鹳雀楼正建在古蒲州古城西南约两公里的中条山麓和滔滔黄河之中的洲渚上,凭楼南眺,华岳险峻,潼关要塞,历历在目;北望龙门,大河奔流,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俯视眼底,蒲州古城,雄姿英发,如在几席。由于楼体壮观,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吸引了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到此登楼观瞻,驻足楼头,泼墨挥毫,吟诗著文。于是,楼因文人之吟咏而名扬四海;文人又籍高楼之雄壮而名声益振。诗因楼作,楼因诗名。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鹳雀楼在唐代处于极盛时期。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壮其景。”在这三人中,最为著名的要首推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诗了。太原才子大诗人王之涣,有一年他来到河中府游览,登上鹳雀楼,纵目四望,前瞻那巍峨的中条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下瞰是滔滔的黄河巨流,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在这里他看到山重水复的胜景奇观。再往远处眺望,也许还能依稀看到渭河两岸的秀丽风光。这奇特的山川异景,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他如痴如醉,山河之美充溢着他的胸怀,不由得举笔挥毫,高声吟诵,写下了《登鹳雀楼》这首千古绝唱:此诗虽然只有20字,却以千均巨椽,描绘出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开拓出美好的崭新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这首极富哲理的诗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畅当是唐代一位比较有名的诗人,他的故乡就在鹳雀楼所在地的河中府。他从小就生活在河中府,自然对鹳雀楼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他也写了一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这首诗也只有短短的20个字,却写出了鹳雀楼的高峻和雄伟气势,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诗作。李益是唐代甘肃武威籍的著名边塞诗人,他登上鹳雀楼,看到黄河里点点帆船和高高矗立的桅杆,在滔滔巨流中不断地游动着。黄河之中的洲渚上生长着密密层层的树木。树木和帆船交织在一起,相互辉映,似乎笼罩在烟雾之中,一片茫茫苍苍的景色。这时,他不由地想起汉武帝和魏武帝在汾河和黄河里泛舟游览的胜事,诗人因登楼观瞻而引出怀古思乡的感情来。他在七言律诗《同崔邠登鹳雀楼》中写道:这首诗与前面王之涣和畅当的两首绝句相比有所不同,诗人从另一个方面来描绘了这里的自然景色和他登楼的思想情绪,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怅。自从王之涣的千古名诗《登鹳雀楼》诞生以来,不知撩起多少后人登临的欲望。有的人夙愿已偿,笑着离开;有的人终老未至,遗憾唏嘘;有的人时而吟咏,美梦憧憬。对于鹳雀楼我向往已久,童年上小学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深感“其藻思鸿裁,令人飘飘然,有整翮凌云之想。”从那时起就有一种愿望,总想有一天去到古蒲州游览一次,登上鹳雀楼,一睹他那雄伟壮观的英姿,饱览一下此地山河的壮丽景象,感受它那催人奋进、勇攀高峰的思想境界。参加工作以来,前些年因公务繁忙,无暇抽出时间如愿。近些年,随着年龄增长,事务性工作的减少,工作轻松了许多,有了些宽裕的时间。于是,在两年前初夏的一个周末,约上三个好友聊发少年狂,驱车直奔永济,轻轻撩开“她”的面纱。一路向西,出函谷关, 经潼关,折向北,过秦城,就出了陕西,进入山西。驰过黄河大桥,越过风陵渡,就到了蒲州的永济。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济古称蒲坂,又称智邑,夏、商、周以前,虞舜帝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鹳雀楼沉淀了太多的世事沧桑。它始建于北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历史,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南下,一把大火嫣红了蒲州的上空,鹳雀楼连同一座历史名城毁于战祸。明初时,其故基犹存,后因黄河多次泛滥,故址淹没难觅。从北周至今,鹳雀楼几毁几修。而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鹳雀楼是座新楼,它是永济市委、市政府在原址上从1997年动工,历时5年时间,至2002年10月竣工新建的。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鹳雀楼外观仿唐楼阁,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四檐三层,内分六层。内部是展厅,内容丰富,琳琅满目,王之涣自不必说,单就那王维、柳宗元、欧阳修……这等人物的题诗,以及舜帝、禹帝、关公、《女娲补天》《宇文护筑楼戍边》《王之涣旗亭画壁》《莺莺听琴》《杨玉环与李隆基》《司马光砸缸》的传说故事就足以让你流连忘返。风起云涌的历史,踏着思绪飞扬的烟尘滚滚而来,久久凝思于一楼“大唐蒲州盛景”巨画前,仿佛掀开了古蒲州一角的蒙纱,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一代宗神,衣袂飘飘,踏波而来,在永济转朱阁,低绮户,青楼无眠。或是被千古流风所熏陶,也学古人墨客,信步拾阶而上,登至最高层,蓦然感喟,当年王之涣游蒲州的磅礴气势便油然而生。登至五层,只看得见斜楼外的灰天,楼边的花圃,却看不见黄河的影儿,非要踏上六层的最后一级,黄河才能闯入到你的心里:蜿蜒弯曲的黄水,从天际山脚边远远地流淌过来,在楼前做个拐角,远远地束着绿洲。放眼望去浩空无垠,千里穷目,万山穷势。从鹳雀楼下来,我们徒步来到黄河岸边。但见万古黄河一脉,水纹泱泱,悠悠流长,历史深味蕴在其漾。眺望黄河东头,不见白帆远影点点,只见落霞飞红,鹳雀翩翩。走进古蒲州城,这里游客稀少。一层层古老破败的城墙似历史的皱纹,满目沧桑,让人凝眉。这里曾是繁盛的长安后庭,这里曾是城邑,是州、是都、是府?千百年后也只留城阙残迹。人生也不过是一场黄粱梦,在美丽与曲折的悲欢之后,就该落幕了。幸好还有王之涣一段红袖添香的人生故事,还有鹳雀楼旁普救寺里上演的崔莺莺与张生情牵永远、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鹳雀楼是黄河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登斯楼,可眺千里之遥,可知万古兴衰。如今它的再度辉煌,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繁荣,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 柳书波,中共党员,河南省上蔡县人。现供职于河南省上蔡县教育局。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驻马店市作家协会理事,上蔡县作家协会主席。曾在《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散文家》《作家报》《参花》《奔流》《散文选刊》《散文百家》《中国散文诗刊》等杂志发表散文、小说、剧本、故事、报告文学等作品300余篇。其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录多种作品集。出版《教育实用文书写作与范例》《上蔡史话》《上蔡民间故事》《心在山水间》《历代蔡姓文学家传略》《农村养老在中国》等作品。荣获驻马店市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感谢阅读——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