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在他生活的年代,估计对北方的地理没有太清晰的认识。虽然他是太原人,但是大部分时间他寓居江南。这种观点可以在他写的《三国演义》里得到印证。因为书中发生了很多地理方面的错误。比如,关云长的千里走单骑,竟然是安排关羽绕了一个大弯,似乎是想要关羽免费公费旅游一圈。千里走单骑的地理错误很多博主都这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或者播过这方面的视频。我就不再赘述。下面,我再挑出两个地理方面的错误,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董卓废洛阳迁都长安。在《三国演义》第六回中,三英战吕布后,董卓带吕布星夜回洛阳,决定迁都洛阳,便把洛阳大户人家洗劫一空,强令百姓一起迁都长安。离开洛阳后,说董卓行到荥阳,听从李儒的建议,让徐荣与吕布两头夹击,让追兵不敢再追。果然把曹操杀得大败而去。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关键性错误。董卓离开洛阳去长安,是往西去,而荥阳在洛阳东一百多公里。这里明显的方向性错误。所以,罗贯中应该没到过洛阳,不然,不会写出相反的方向来。 二、曹父被害。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十回写到,泰山太守应劭去琅琊郡接曹操老父亲曹嵩到兖州。如地图中所示,编号为2的是琅琊郡,编号为3的地方为兖州。从2到3,是不经过编号为1的徐州的。而陶谦犯不着急把曹嵩本来往北走的曹嵩拉到在南边的徐州的。而《三国志》中记载的是陶谦派人杀害了去琅琊郡避难的曹嵩。这个非常合理。因为在之前曹操夺取了陶谦十座城池,陶谦害死派人曹操父亲也在情理之中。而罗贯中在演义中改为路过徐州,则是又犯了地理方面的错误。 这只是《三国演义》有关地理方面的错误的举例。但是,并不影响小说的精彩程度。在古代,既没有我们交通之便捷,也没有地图查找之方便。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误有情可原,瑕不掩瑜。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是错的。 罗贯中老先生学富五车,也是读书破万卷了,但是,有于条件的限制,终不能行万里路。以至于在书中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所以,我们既要读万卷书,也要尽可能行万里路。 品三国故事,学古人智慧,我是山高人为峰,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每天成长一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