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当归四逆汤——眼角膜病,白内障,甲亢,无脉症,

 铁毛l 2022-06-1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9眼角膜病——童牧医案

蚕蚀性角膜溃疡

唐某,男,43岁。19751125日初诊。自诉:病起已一个多月,连续在某医院治疗,用过抗菌素、激素、核黄素等无效,病势逐渐增重。头痛,眼酸胀,视物模糊。

检查:右眼鼻上方充血,溃疡面由角膜12点至3点钟处,一直蔓延到角膜中央,形成一条典型的白色突起边缘,溃疡面上有渗出物。肢冷形寒,舌苔薄白,脉沉迟

印象:右眼蚕蚀性角膜溃疡。治疗:当归四逆汤。

  当归10克桂枝3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5克木通6克细辛1.5克防风5克川芎5克夏枯草5克红枣10枚生姜13剂。

1128日二诊:症情已改善,角膜溃疡面渗出物明显吸收,手足已温暖。惟头部仍有轻痛。续服原方3剂。

121日三诊;症情已基本好转,角膜病变处留有云翳,因此给服明目退翳中药3剂。以后随访未见复发。童牧;当归四逆汤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二例报告,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1441979《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脉沉迟者,此为阴脉,脏腑内寒。病为脏腑内寒之象,就用扶阳温燥之药,寒则温之。如不愈者,再用当归四逆汤,或加吴茱萸生姜汤。脉见沉迟,脏腑之寒不愈,就改六气之水寒,反正阴脉用阳药,用错阳药,也不会有关系。

图片

10凝脂翳

某某,男,36岁。19581015日入院。本年921日开始右眼红而疼痛,视力减退,兼有流泪及右偏头痛,经检查后诊断为右眼边缘性角膜溃疡。全身检查均属正常。曾用三氯醋酸烧灼,抗生素滴眼,施行结膜瓣遮盖术。至1023日,眼部刺激症状加重,结膜瓣收缩,角膜溃疡乃又暴露,溃疡呈陡削为蚕蚀状。染色阳性。诊断为侵蚀性角膜溃疡,即于该日起开始服中药。

中医辨证施治:右眼胞高肿,流泪刺激痛。风轮凝脂翳四周而起,手厥冷,脉细欲绝。因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今厥阴受病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欲绝也。拟益血复脉而驱久寒。当归9克,桂枝3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4.5克,木通6克,细辛1.5克,红枣10枚,生姜1片。

  1026日二诊:上列处方服3剂后,角膜溃疡已改善,刺激症状已大见改善,睑肿退。结膜水肿充血已退去大半。再服3剂后,1029日三诊时,角膜染色阴性,溃疡已愈,改服下列处方,于1031日出院。

党参9克,焦白术6克,炙黄芪12克,全当归9克,炙甘草4.5克,茯神12克,炒远志4.5克,酸枣仁9克,木香1.5克,生姜1片,红枣5枚。

以后续服中药,数天后即返工作岗位。(南陆山。眼科临证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33

按:《灵枢·大感论》曰:“筋之精为黑眼。”此例右眼凝脂翳,刺痛甚剧,且有手冷脉微,面色苍白,皆邪入厥阴,血虚不能荣目之候,故用益血养肝通脉消翳之法,取得疗效。《经方临证集要》

11甲亢——王刚勇医案

患者,男,45岁。19991215日初诊。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年余,经服用西药甲硫咪唑(他巴唑)、甲状腺片、利血生、复合维生素B片等治疗,近日查白细胞4.5×10/L,甲状腺功能6项:T3Q.6mmol/LT27.2nmol/LRT30.41nmol/LTSH 29.8mU/LFT33.2pmol/LFT48.9pmolVL。患者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虽重衣裹体尚不能御寒刻诊:面色㿠白双眼袋凸现,纳差,神疲,时感头晕,视物模糊,背部如冷水浇灌,四肢厥冷,形色薄弱,困惫难支,测体温(下午30035.5℃息微脉虚,舌淡苔白。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证系阳虚阴盛,气虚血滞。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处方:全当归15g,川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炙黄芪30g,制附子10g,鹿角片15g,大枣10枚,木通6g,炙甘草6g。水煎2次,弃渣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服药7剂后,身体渐觉暖和,四肢手脚转温,遂测体温(下午30036.2℃。续用本方调理15日。嘱他巴唑减至5mg/d,甲状腺片10~20mg/d,维持用药,2个月后查甲状腺功能6项,除TSH稍高于正常值外,余值均在正常范围,患者自感良好。

摘自:王刚勇.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河北中医,2002246):433-434.《经方治验内分泌代谢病》

12无脉证——陈瑞春医案

吴某,女,45岁,菜场营业员。19741020日就诊。病者突然发现右手下冷水后,疼痛刺骨,渐次发展至不能涉水,右手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左手,不涉水亦感怕冷。诊时所见,病者面部青淡,未见贫血面容,全身情况尚好,月经正常,二便尚可,舌淡红润,左脉缓偏细,右手无脉,肘部腋窝仍能触及搏动,其他无变化。以往也未发现无脉。思索良久,试从血虚经寒论治。处方:当归15g白芍10g桂枝10g细辛3g通草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服5剂,水煎每日1剂。

服上药2剂后,病者自己摸到右手有脉搏动,且觉温度回升,下水的疼痛感减轻。服完5剂后来诊,脉息缓而有力,与右手对比无明显差异,遂拟参芪四物汤加桂枝、细辛,嘱服10剂巩固。

半年后来诊,脉息正常,未见无脉现象。

按:病理性的无脉症,临床偶能见到,多是血虚经寒,加之外寒侵袭,暂时无脉,一般用当归四逆汤能取得预期疗效。但脉复之后,适当调补气血,并适度禁止涉水也是必须的。

13无脉证——聂惠民医案

某患,女,45岁,两手清冷数年。西医诊断:无脉证,治疗未效。两手厥寒、畏寒喜暖、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两手无脉。证属血虚寒凝,脉络不通所致厥证。治以养血散寒,温通血脉。与当归四逆汤加黄芪治之。服药20剂,近期疗效可见两手较前温和,周身症状减轻,后因故未坚持治疗。《聂氏伤寒学》

论:两手厥寒,又无脉症,不就是脉细欲绝的绝脉吗?绝则无脉。

图片

14无脉证——赵新秀医案

狭窄性大动脉炎

患者,女,50岁。因左上肢易疲劳,麻木乏力,发凉疼痛,动脉搏动消失3个月就诊。经动脉血管造影诊断为多发性狭窄性大动脉炎。近日患者左上肢冷痛加重,颜色青紫,触之发凉,神疲乏力,面色淡白无华,舌质黯淡,苔薄白,无脉症,右上肢血压为130/70mmHg,左上肢血压测不到。辨证属血虚寒厥之脉痹。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当归20g,炒白芍15g,桂枝15g,细辛5克,黄芪30g,川芍10g,桃仁15g,通草6g,地龙10g,蜈蚣1条,全蝎3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服10剂后,患者左上肢麻木、疼痛、发凉感较前好转,但仍未触及动脉搏动,左上肢血压仍测不出,继以上方加丹参30g、路路通10g、红花6g,服用14剂后,患者左侧脉搏恢复,患肢已能测出血压,90/60mmHg,诸症消失。

无脉症多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症状为手足厥冷,四肢欠温,甚则麻木疼痛,舌淡黯,脉微或无脉。“脉者血之府也”,血虚寒凝,血弱不能充养四肢,寒阻阳气不能温煦四末,气血流行不畅致使肢体痛、冷、麻、软、无脉,遵当归四逆汤治之疗效较好。《经方治痹》

15肺心病心衰——王占玺医案

蒋某,女性,85岁,19801229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断续咳嗽不止,入冬以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加重,痰色白粘,不易咯出,口干,口苦,怕冷,四肢发凉,尿黄,大便正常。既往无其他病史,舌质暗紫,舌苔薄白,脉象细弦数110/分,颈静脉曲张,有肝颈反流征,双肺有肺气肿及有肺心体征,肝在右肋弓下4.0厘米,下肢可凹性浮肿明显。经X线及心电图检查,符合“肺原性心脏病,心衰,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逐处以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2.0克细辛3.0克桂枝10.0克白芍10.0克泽兰10.0克苏木10.0克炙杷叶12.0克杏仁10.0克前胡10.0克生姜10.0克大枣4枚(去核)。每日煎服1剂,服用12剂后,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消失,只于早晚有一声轻度咳嗽,腿肿肢冷消失,但轻度心烦,有尿欲感,时憋不住尿,颈静脉曲张明显减轻,肝颈反流征不显。舌质仍暗,苔转净,脉转弦数90/分,仍用上方加滑石10.0克、仙灵脾10.0克,以补肾清利,嘱服12剂为之善后。《伤寒论临床研究》

论:上喘下肿,还以为是水泛气逆的真武汤证。四肢发凉,脉细弦数,此为厥证,营血寒涩,不能暖肢节而充经络也。阳厥不降,则脉见数,肺气不降,则咳嗽气逆。脉细弦者,木陷之脉。此也厥逆之病,偏见于喘咳。

16双手脱皮——刘炳钧医案

1958年,曾遇一妇人,双手脱皮,手指及手掌、手背似剥皮之兔肉,其色鲜红,微痛,无肿,不异,罹疾五月,衣着梳妆不能自理。时遇炎夏,水不可触,痛苦难言,四方求医,中西两法,针药俱进,内外同施,莫能奏效。参阅原方,有清热泻炎之剂,有凉血解表之方,或投以清热祛湿之药,或外用杀虫之膏,凡此种种,立法之广,方药之众,何以罔效?慎思之,投药不应,别有其因,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详询其情,谓身无他疾,唯素体弱多寒,近二年每次行经量多色淡,切其脉细而肢凉。至此,其因昭然:患者双手虽红而不肿,非毒所伤;疼而不痒,非虫所致;肢凉不热,非热邪所羁。药之与症,犹水火之难容,焉能收效?此乃因阳气不足,经多血虚,血不养肢,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末。法当温经、养血、通脉,当归四逆汤加阿胶主之。方中桂枝、细辛、木通温经通脉;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营卫和而血脉通、阳气畅;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合当归补血和营。用上法两旬,患者瘥之七八,后辄细辛,为时一月而痊愈。(刘炳钧《长江医话》)《经方直解》

论:营血和则阳气通,此是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之义。营血寒涩,则卫阳不能独行。

曾在网上看一例医案,也是双手脱皮,用四物汤加减治愈。此血枯木燥,经脉细涩,皮毛失养证,肌肤甲错,则皲裂而脱皮。

图片

17手足皲裂——王纯义医案

王某,女,37岁。本队社员。19741120日来诊。患者于10年前就患有手足皲裂,甚则流血,曾多方治疗未效。症见手足多处皲裂,每年遇寒即发,面色白,皮肤皱褶枯燥,四肢末梢有恶寒感。脉象浮迟。证属阳气外虚,阴血内弱,营血不足,不能营养肌肤,又外感风寒邪之气,伤及肌肤腠理而成。

处方:当归30克,桂枝、酒白芍、细辛各9克,炙甘草、木通各6克,大枣5枚。4剂后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服4剂巩固疗效,至今未发。(王纯义,当归四逆汤治疗皲裂,新中医增刊,1977150)《经方临证集要》

18手掌脱皮——龚金晖医案

魏某,男,53岁。患者于两年前自诉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双手掌心脱皮、皴裂,尤以双手大鱼际部皮肤为重,在多处医院、诊所进行诊断和治疗,诊断为皮炎、湿疹、手癣、维生素缺乏等疾病,给予皮康王、湿疹膏、皮炎平、酮康唑、尿素软膏、黑豆油、红霉素软膏等药物,口服复合维生素B21金维他、抗真菌等多种药物,无明显效果。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见双手手掌心皮肤脱皮,尤以两侧大鱼际处皮肤为重,皮肤色红、瘙痒、轻微疼痛,其人形体肥胖,舌质暗红、舌苔白而水滑、六脉沉细、睡眠差、多梦(十几岁至今),有时心烦、常觉四肢发凉、大便不干、小便可。当归四逆汤加味。处方:当归15克,桂枝20克,白芍10克,大枣10枚,细辛10克,炙甘草18克,通草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苡仁30克,苍术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琥珀末5克(研末冲服),常规水煎服,4剂。

四日后来诊,病症大减,局部皮肤颜色接近正常,已不瘙痒及疼痛,睡眠好转,仍多梦,舌质淡暗、舌苔白而水滑,六脉沉细,上方桂枝加至30克,加茯苓30克以祛湿,再服4剂。后痊愈。[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0):78]《仲景病案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