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子救荒著奇书

 肉糜余话 2022-06-17 发布于江苏

皇子救荒著奇书

  

在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极为弱,再加赋税繁重、战乱频仍,遇有收成不好的年份,野菜常常成为救饥主食。野菜品种繁多,毒性各异,百姓依靠生活经验辨别可否充饥,有时饥不择食,便会误食而危及生命。明朝初年,朱橚编著的《救荒本草》问世,这是一部指导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朱橚,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朱橚有才华,有个性,无意功名利禄,不喜刀光剑影,更讨厌皇室的尔虞我诈,但事情由不得他,所以一生多遭猜忌掣肘。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先后两次治朱橚罪,将他流放云南。第一次是他破坏规矩,擅离藩地去凤阳看望生病的岳父、开国功臣冯胜;第二次因他作为藩王的身份和地位危及别人,莫须有获罪。就藩开封时,燕王朱棣武力政变上台,朱橚一再向皇帝哥哥示好献礼,主动交出护兵,出让利税,表示不顾黄河一再泛滥发水的危险,铁心在开封安居,这才换取片刻安宁,终了坎坷一生。

元代民族压迫严重,到明初战乱刚停时,人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常用草根树皮果腹。作为锦衣玉食的藩王,青年时期朱橚就对中医药、尤其草药很有兴趣,为帮百姓解决救荒充饥问题,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底,他组织植物学者、书画家,从他的属地(河南)乃至更多地区,搜集野生植物移植过来,在内府开辟龙窝建植物园。他和大家通过栽培观察实验,选出数百种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记述名称、产地、形态、性味、加工和烹调方法,并附有精确画图。他派人四处采集野生植物的行动,还曾惊动永乐皇帝,遭到训斥。永乐四年1406,朱橚别开生面的《救荒本草》一书刊行

《救荒本草》全书两卷,收录食用植物414种,详述了开封本地的可食用植物,还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等地的植物。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不仅能够为灾民提供很多种可食用植物的信息,就连一些有毒不能食用的植物,也给出了去毒的方法比如食用毒性较强的白屈菜,他设计了用细土与煮熟的植物体同浸,然后再淘洗除去其中有毒物质。有人认为近代植物化学领域中吸附分离法的应用,即始于此。说法如果成立,朱橚的成果比西方先进近600年。

《救荒本草》首开野菜著述一门,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替代食物,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后来的《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集大成书籍,有的全文收载,有的大量引用。俄国植物学家E.贝勒(Bretschneider) 曾对其中的176种植物进行学名鉴定,并认为其中的木刻图早于西方近70年。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朱橚的工作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一个很大贡献。

《救荒本草序》言:神农品尝草木以疗斯民之疾,殿下区别草木,欲济斯民之饥,同一仁心之用也。朱橚的名字,也许在政治历史上籍籍无名,却在知民疾苦、体恤百姓留下温暖一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