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这两天,满屏都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各路激动人心的消息。 激动之余,总想起双手贴满膏药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那番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当镜头移到张桂梅身上时可以看到,这位才60多岁的校长,身体却羸弱不堪,单单是靠着别人帮扶,从礼宾车上下来就已足够困难,不长的台阶走得很慢很久。 她那双备受关节疼痛困扰的手,贴满了一块一块的膏药。 事实上,不止这双不能随意伸开的手,积劳成疾的她早已患上了大大小小17种疾病,每天药不能停,早上吃10多种药,中午吃5种药。 让无数人在现场和电视机外泪目的她,毫不意外地登上了热搜。 昨天,张桂梅等“七一勋章”获得者被邀请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 张桂梅,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云南省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这个读起来都满嘴馥郁的名字,早已经誉满天下。 作为曾经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她又获得了建党百年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颁授的党内最高荣誉。 25年前,一场家庭变故让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原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她却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 这位每天生活费不超过3元,将全部收入用于当地女孩教育、穿着屁股上磨破了洞的牛仔裤参加党的十七大的老师说:我相信,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诚然。贤母使子贤也。 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民教师,人民教师的使命是什么,张桂梅给出了答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张老师真正走到了贫困的背后,她最懂山里人的渴盼,最懂这片山。”张桂梅扎根于贫瘠的云南山区,急孩子们所急,想孩子们所想,她深知教育对于改变贫困的重要性,她最懂孩子们渴望摆脱命运牢笼的迫切。 张桂梅不为名利,只愿让贫困的孩子有学上,她心中所系的,是孩子们的人格和未来。为此,她将工资、治病钱都捐给有需要的学生,她排除万难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有着何等豪迈的气魄!仿佛给予大山孩子无限的勇气。而这勇气的背后,是张桂梅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付出,她拼尽全力将山区女性从早早嫁人、生子、外出打工的循环中拉出来,让她们走上读书之路,为她们提供平等地接受教育、从容地为梦想拼搏的机会,她就是孩子们最大的底气。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张桂梅的努力下,她的学生不仅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还传承她的衣钵,回到家乡,投入到帮助更多贫困学子改变命运、通过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事业中去。 这正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一个好老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她的精神可以影响一代代人,她所坚持的事业可以改变一代代人的命运。 张桂梅,如同她的名字“桂梅”一样,扎根于这片她所热爱的土地,在困难中百折不挠,温柔而坚定地向上生长。她用她的女性力量,指引着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正如她所说:我想让她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 今日用典 【原典】 贤母使子贤也。 ——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释读】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她的孩子学好。 【赏析】 女性占到了人类总体数量的大约一半,对人种的优化、社会的进步、家庭的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女子又担当着母亲、儿女、妻子、教师等多种角色,影响深远。为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民族的强盛与壮大,女性教育需要更好地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教育史,基本上讲述的是完整的男子教育史,不管是礼,乐,射,御,书,数,还是四书五经都基本是针对男子成材的教学。一般人们认为古代中国女子备受摧残,并无女子教育可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历代有识之士无不对女子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