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社的电影放映员是第六生产队的一个叫李万罗的青年,李万罗看上去性格很好,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公社大院里有他专门的办公室,还配备了专用的自行车。电影队如果去其他大队或者自然村放电影,该大队会派拖拉机或者马车把电影放映器材、放映人员提前拉回村子,由大队和小队干部陪着放映人员在村里茶饭做的最好的人家吃饭。一般要炒上几个菜,还要有一瓶小酒,这样放映员就可能在晚上给他们村多放一部电影,或者会放一部比较新的“好片子”。当然,在放电影时放映机出现故障暂时又解决不了,人群中也是一片起哄的喝彩,各种冷嘲热讽,什么草包、饭桶、肉吃得多把脑神经卡坏了等等,要多难听有多难听。这时放映机旁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看热闹的人们,就是寒冷的冬天也能看到放映员额头上的汗珠;一旦修不好怎么对得起成百上千的观众,有的人可是走了十多里路来看电影的。 那个年代看露天电影困难非常多,不仅存在放映机故障问题,冬天需要忍受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和刺骨的寒风,夏天还要防止下雨和忍受蚊虫的叮咬;而停电问题是老家人看电影最心烦的一件事。 ![]() 距老家村西十五、六里有个叫南瓦窑的村子有个变电所,这个变电所掌控着包括老家公社、浑源窑公社、对九沟公社的用电权,人们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放电影的日子,南瓦窑的“电老虎”们就常常有意给停电,有时需要等的很晚才给供电,放电影的日子就只能往后推;有时电影放映到一半,人们正看的津津有味时停电了,等上半个小时不见来电,看着工作人员把放映器材收拾好放进专用箱子之后,人们只能带着满腔怨恨和极其失望的心情散去。回家后没几分钟电又来了,但当晚的电影是看不成了;所以我从小就对“南瓦窑”这个村名深恶痛绝。 后来丰镇县电影公司给公社的电影放映机配备了专用人工发电机,停电时可临时用人工发电机发电。人工发电机就是一部象自行车一样的脚踏发电机,电影放映时几个年轻后生不顾疲劳地踩,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由于在电影放映机旁,一方面是看电影视线好,最主要的是能够引起心仪姑娘的关注,所以有许多小伙子们抢着干这项费劲的义务活;但因为人工发电机电压不稳,电影画面有时候会严重变形,声音也变调,不仅英雄人物慷慨激昂的说词变得像太监一般满口娘娘腔,就是炮火连天的爆炸场景的声音也会变得吱吱扭扭,很像我家里饿了的猪到处找吃的那种哼哼唧唧声。 另外,由于露天电影放映场地正好在公路上,有车辆通过时就得停止放映,人们疏散开为车辆留出通道,等车辆通过后才能重新坐或者站好等待电影继续放映;有时候汽车把铺在地上的电线压坏,还的寻找、对接很长时间。 ![]() 为体现军民鱼水情深的关系,小西沟通信连部队也来公社进行各种形式的慰问,放映电影就是其中的一项慰问内容。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杨翠冠(曾用名杨兰宝),丰镇市元山子乡大庄科村人,现在察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工作;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爱好文学、艺术、摄影。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