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 瓮也叫缸。瓮有大有小。大瓮是腌大白菜的。每家每年秋天都要腌两大瓮的。再穷的人家,也得有个水瓮的。饥寒交迫的年代,水瓮结冰是常事,冻烂水瓮的人家也有。还有的人家的水瓮是半截子。我们把小瓮叫圪丁瓮子或三只瓮子。这种瓮高约到大人的膝盖,口面(直径)一尺来的,常用来放泔水或生豆芽。因为倒泔水和生豆芽都是女人的营生,大了,她们搬不动。放泔水的圪丁瓮子总是放在风箱和窗台组成的旮旯里,这是为便于从锅里往进舀或倒泔水,不淋啦。这泔水是喂猪或饮羊的。生豆芽的圪丁瓮子常放在炕上。双龙人用的圪丁瓮子都是拉炭的马车从河南(黄河以南的准格尔旗)路过清水河县的喇嘛湾捎买回来的。 这圪丁瓮子虽不大大,一家六七口人一天的泔水还放不满它。这是因为头遍涮锅水都人喝了。 五六十年前,双龙人娶媳妇聘闺女打发(出殡)老人,席面必有豆芽。这也是因为穷,豆芽圪奓着显多。谁家办事宴都是请左邻右舍帮忙生豆芽。东家只给搲(wǎ 方言,舀:用碗在坛里~米。)来或黄豆或绿豆,其余的就是帮忙人的事了。我妈就给好多邻居生过豆芽。这豆芽一般一天要淘两遍的,淘豆芽的清水也是倒进放泔水的圪丁瓮子的。豆芽长长后,再淘,就会褪皮。这褪下的皮也倒入泔水瓮子的。羊最爱喝这带皮的泔水了。喝时,几只羊常常是碰头七砍的(意为互相顶撞)。小时候,饮羊圈羊是我的营生,因此现在还记忆犹新。生豆芽的圪丁瓮子是盖上茭芥芥(高粱秆)盖帘倒扣在炕上的。这既为控水,也为往胖了憋豆芽。吃不饱的年代,人是以胖为富的。当年年画上的娃娃也都是小胖子。这倒扣生豆芽的圪丁瓮子,既要手快又要手上有力。不然,圪丁瓮子是扣过了,盖帘却搓过了,豆芽也撒了。这生豆芽的圪丁瓮子放在前炕还是后炕,要看天冷热。 今夏应邀到鄂尔多斯酒业参观,看到很多大小不一的瓮,大的能装一千公斤酒,小的才装五斤酒。有人说酒装在这样的瓷瓮里再窑藏,时间越长越好。我一下就反应过来了,为甚有的酒叫老窖了。 这瓮除上面我说到的用处外,还可表情达意的。我们当地山曲儿里和歇后语里就出现过圪丁瓮子或瓮的字眼。山曲儿里有“圪丁瓮子二号盆,妹妹我多会儿也是哥哥的人”。歇后语里有“掌柜子打烂个瓮,正好安烟洞。”也有用瓮形容人的身材的,说某人又低又胖,就说他瓮粗碗高。说某人说话声音嗡嗡且闷闷的,就说他瓮声瓮气的。 用瓮说事,且流传千古的莫过于司马光砸缸了。 现在,民间几乎没有人用瓮了。和瓮有关的词语也难以向娃娃们解释明白了。如戛釜撞瓮(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打瓮墩盆(掼家具,发脾气。)、抱瓮出灌(抱着水瓮舀水浇灌田地)、桑枢瓮牖(枢:门上的转轴;瓮牖yǒu: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瀽瓮番盆(jiǎn泼、倾倒。形容雨下得很大)、瓮中之鳖、瓮天之见(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瓮天蠡海(自瓮窥天,以瓢测海。比喻识见短浅。)、瓮尽杯乾、瓮里酰鸡(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酰:xiān。《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上的释义都是酰基,由含氧酸的分子中减去氢氧基后余下的原子团。造这个字的古人懂化学吗?这样解释该字,是要把中华科学往前推吗?)、请君入瓮等。查了辞海,对这些词也不会有直观的认识的。因为他们没见过瓮的。在我列出的和瓮有关的词语中,我最怕有人把瓮里酰鸡当成现在的瓦罐鸡。 2021、11、1于闺女家 本期编辑 木子姐姐 贾振声 贾振声 ,男,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土右旗双龙镇。1977年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副编审,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诗歌月刊》《飞天》《青年文学》等60余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400多件。出版《装订鸟声》诗集(天津人民出版社)《贾说不假》随笔集(远方出版社)各一部。两部书被双龙镇博物馆收藏展出。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黄土地文学】投稿: 邮箱136352905@qq.com 微信 L13848911998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