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味酸而甘,性微温,入脾胃经,长于消食化积,尤善于消肉积。
《本草纲目》记载山楂能“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
因此,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山楂主要有两个功效,一是消食健胃,二是行气散瘀。
为了强调说明山楂的消食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李时珍家的隔壁住着一户人家,晚年得子,十分宠爱,经常让他吃鱼吃肉,饭后又零食不断,终至饮食过度,伤及脾胃。后来再见到小孩时,他已是脘腹胀满如鼓、疼痛时作、遍身黄肿。关于小孩的痊愈过程,李时珍这样写到“偶往羊朹树下,取食之至饱,归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
就是说,有一天小孩在羊朹树下休息,采摘羊朹果食用,其实羊朹果就是山楂,甜而带酸,不知不觉大吃至饱,起到了催吐消积的效果,大口吐痰,吐出秽物,其食积不化之症因此而愈。
山楂具有酸与甘的药性,而酸入肝,甘入脾,对于气血不畅造成的心腹刺痛,腹痛,瘀血等,可以起到行结气,化瘀血的作用。

对于山楂,许多人会用来泡水喝,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达到消食、消脂减肥、降压等作用。
但是其实,用山楂泡水,并不能使山楂中的有效成分释出,而大部分的有效成分还在山楂里面,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只喝水不吃里面的山楂,这样根本就发挥不了山楂的药物功效。
而相比于山楂泡水,干吃山楂会更好,这样我们人体进食山楂之后,通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就可以完全吸收山楂的有效成分,让山楂发挥了应有的功效,能够真正起到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作用。
因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食山楂的,还是建议干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