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从天地形象与先天八卦方位图引出来的尊卑概念。古人认为天地初分时,是清纯之气上升形成了天,浊杂之气下降而形成了地。天高髙在上,需仰视才可看到,所以天的位置是作贵的,大地延伸于脚下,需俯视才可细察,所以地的位置是卑贱的。尊卑,本义皆为酒器。但尊是酒壶,卑则是酒杯;酒壶与酒杯,是国与家的关系,是大与小的关系,是重与轻的关系。“乾坤定矣”,是说伏羲创造的八卦方位图,也要完全遵从天尊地卑的法则,将乾卦列于上方,将坤卦列于下方。“乾坤定矣”的意思,与《说卦传》的“天地定位”是同一意思,皆是说明先天八卦方位图中乾坤两卦的位置。 ![]()
当位与失位,贵与贱“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在《易经》的六爻卦中,六爻的排列是由低到高、由下而上排列的,最低的是初爻、二爻代表地的位置;中间是三爻、四爻代表人的位置;最上面是五爻、上爻代表天的位置。 把六爻成列出来,贵与贱的地位变显示出来,注意这都是相对的,像其中二爻和五爻,无论是当位不当位都好的,因为第二爻和第五爻,分别是在“下卦”和“上卦”的中间。如果是当位也就是,阴爻在二,阳爻在五,便是得中、又得正,那就真是既富且贵,就更加肯定是贵。 象乾卦的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就是得中、又得正,乾卦中最好的爻。总结下来,就是当位就“贵”,失位就“贱”,如果失位,得中,也是好的。所以,儒家提倡“中庸,是根据《易经》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