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砚秋为什么不收李世济为徒,多年苦等没等到“程门立雪”

 古稀老人赵 2022-06-18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谈起京剧界四大流派,唯有程门“恩怨”最多。

1983年,程砚秋先生逝世25周年纪念会上发生了一幕。

李世济拒绝新艳秋前来参加程先生的追忆活动,

而王吟秋、赵荣琛两位觉得新艳秋唱的是程派,必然要参加这次活动,况且师父都已经释怀。

文章图片2

但李世济坚决不让,她始终难以忘怀新艳秋曾经对干爹程砚秋做的那些事情。

现场乱做一团,直到程砚秋夫人果素瑛说了一句话后:

“要说起程派的继承与传播,新艳秋当之无愧第一,你们加起来都不如她,况且你们师父都原谅她了。”

此话一出,众人闭上了嘴,新艳秋也如愿以偿的参加了程砚秋25周年追忆仪式。

要说起李世济为何这么痛恨新艳秋,这与她从小对程砚秋的感情有着莫大的关系。

文章图片3

01

1933年,李世济降生在被评为“江南水乡”的江苏省苏州市。

家境殷实,家中世代为书香门第,祖父还曾是清朝一代官员。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可以让人解闷的乐子,而“梨园”的存在为当时社会添加了一抹独特的风采。

文章图片4

李世济全家老少都喜欢听戏,姨妈更是资深京剧爱好者。

当时李世济的姨妈在一家银行工作,单位有一个票房,全是京剧爱好者。

于是姨妈便请了一位老先生教她京剧,剧目就是《苏三起解》。

老先生一来,四五岁的李世济就坐在八仙桌底下抱着桌腿看着。

姨妈在台上学,她就在桌子底下学。

文章图片5

结果姨妈还没学会,年纪尚小的李世济便一字不差的学会了整个曲目。

姨妈特别自豪,抱着自己的外甥女向家里人说道:“这小丫头可真不简单,我还没学会她倒是学会了,难不成真是祖师爷赏饭吃?”

有了这次的经历,姨妈时常带着李世济前去票房唱着玩。

别看李世济年纪小,但她从来不胆怯。

文章图片6

只见她信心满满的走上台唱了一整出《苏三起解》,一字不差,一字不落。

这可把在场的大人震惊坏了,心想五岁的小孩大字还不认识几个就有这么大的能耐,若真是进了“戏园”,长大可不就是一个名角儿。

而这时李世济还不知道,一位贵人即将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文章图片7

1945年,年仅11岁的李世济随着父母去一位朋友家中做客,有幸见到了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

当时年纪还小的李世济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看到大人都让她喊程先生老师,她便走到程砚秋面前鞠了一躬。

文章图片8

面对程砚秋的嘘寒问暖,年少的李世济不知所措,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着对方。

这时不知道是谁带头开了个腔:“丫头快唱一段《苏三起解》让程先生听听看。”

李世济看到大人在说让她唱,于是她便唱。

一出戏唱完,程砚秋非常高兴,对李世济夸赞连连。

文章图片9

身旁友人也对程砚秋说道:“你看这丫头多像你啊,比你女儿还像你,你干脆收她为义女吧。”

程砚秋并没有马上表示可否,只是笑了一笑。

文章图片10

02

第二天李世济放学回到家中,一进门就看到父母紧张的不得了,招呼着她快进门。

李世济一头雾水,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让父母这么焦灼。

刚踏进门槛里,父母就把她按在地上,让她对面前的人叩头。

她抬起头一看,椅子上坐着的人就是昨天的程砚秋。

“昨天大家说你像我,我非常高兴,今天我是正式来收干女儿来了。”

文章图片11

程砚秋是正儿八经想收李世济为干女儿,为了不唐突,还找人问过要带什么礼物有什么规矩。

经人提醒后,他便带着一对儿银饭碗、一对儿银筷子和一个金镯子前往李世济家中。

当时李世济可吓傻眼了,她哪见过这么大阵仗。

只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叩头。

文章图片12

母亲也是紧张得不得了,第二天买了很多礼物带着李世济到程砚秋府上拜访。

而这一次的叩头便显得正规许多,不像第一次那样仓促。

李世济与程砚秋正式确定了义父义女的关系。

有一天李世济放学回到家中,就看到程砚秋已经在椅子上等候她多时。

文章图片13

在这次事情之前,李世济每天都不着急回家,把父母给的车钱买成花生米,一边吃一边慢悠悠的走。

自从程砚秋来后的第二天,李世济下了课马上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奔回家中,花生米也不吃了。

到家后就开始跟着程砚秋学戏。

当时学戏京剧需要很多规矩,程砚秋坐在沙发上,李世济就搬着小板凳坐到他跟前儿学戏。

文章图片14

程砚秋在戏曲这方面要求很严格,第一天只学会了念“大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为的就是练吐字归音。

怎么吐出来,归哪个韵,只有把词儿全部念熟才开始讲唱腔。

李世济不是科班出身,她学戏时要学很多东西。

程砚秋很讲究教念白,“千斤念白四两唱”这道理对他来说很重要。

文章图片15

李世济家中不是四合院,住的是楼房。

程砚秋为了能够让她每天练习,就给她做了一个架子。

架子上放着大酒坛子,让她每天对着酒坛子练习,为的就是酒坛子里的回音能回到耳朵里,听到自己的声音。

时间久了就换一种方法,弄一张宣纸贴在墙上,要求每个字都得用力去念,直到被口水浸湿了才能休息。

这也使得李世济练就了很扎实的基本功。

文章图片16

那个年代,科班学习是很辛苦的,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形容。

唱错了,姿势错了,就会挨一顿毒打。

不过这也是班主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谁不心疼自己的学生。

但在兵荒马乱,战争连绵的时代,他们没钱没权只能练就一身本事养活自己,靠本事吃饭。

文章图片17

虽说李世济是他的干女儿,但程砚秋教起戏时也毫不手软。

教她走台步,让她两腿关节夹一个薄薄的课本不许掉下来。

每每练完,李世济的小腿肚子又酸又涨,坐下就起不来。

后来再练就是头顶着一本大厚书,腿夹着薄书。

再过一阵就拿大碗盛满水顶在头上,脑袋一点不能动,不然水就会流满脸。

往往一周就会用坏一双鞋子。

文章图片18

师娘果素瑛知道后,连做了七八双鞋子从北京邮局寄过来。

程砚秋也从眼中看到了李世济的刻苦,很是欣慰。

短短一年时间她就学会了《贺后骂殿》、《武家坡》、《四郎探母》等戏剧。

文章图片19

03

没过多久,程砚秋回到了北京,并把李世济托付给了其他名家。

在李世济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被称作“芙蓉草”的赵桐珊老师和教“打把子”练武功的陶玉芝老师,博采众长。

程砚秋不仅为她介绍名师,还把自己的三个学生介绍给她,分别是拉京胡的唐在炘老师、拉二胡的熊承旭老师和闵兆华。

文章图片20

那时候唐在炘23岁,李世济才12岁。

在教训李世济上唐在炘和程砚秋相比有过而无不及。

即使在二人结婚,李世济成名后依然在被他“训”,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如今的李世济。

唐在炘对于李世济来说不仅是生活上的好伴侣,也是艺术上的良师益友。

时间从指尖年华中流逝。

文章图片2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李世济只身前往北京和程砚秋一起生活,一起务农,一起吃饭。

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李世济对北京产生了极大的新奇感。

与南方不同,李世济在程砚秋家中早饭、午饭和晚上饭都是玉米,而她也是吃的津津有味。

程砚秋看到后特别高兴,对自己的妻子说:“看这丫头一点儿都不娇气。”

想不到一南方姑娘竟然这么皮实。

文章图片22

有一次苹果树上只结了一个果子,程砚秋摘下来毫不犹豫就给了李世济。

可见李世济在他心目中地位相当之高。

得到苹果后的李世济也不舍得吃,就把它摆在桌子上“供着”。

程砚秋问她:“为什么你不吃啊”

李世济说:“这么大一个苹果非常可爱,我要吃了就没有了,咱们大家一起看多好啊。”

程砚秋看到后摸着她的头说道:“真是有心了。”

文章图片23

程砚秋每天有个习惯就是“吊嗓子”,而且准是《文姬归汉》的三大段慢板。

李世济就在一旁跟着学,吊完嗓子吃完饭在为她讲一段戏。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中,李世济学会了很多东西。

这段时间也让她感到十分的幸福。

文章图片24

04

程砚秋时常要去开政协会,从城里走向城外,途中会经过故宫的后门。

而李世济总会在故宫附近的桥上等着他回来。

开完会后,他会坐着黄包车到桥边停下,和李世济一起溜着弯回回家。

在路上程砚秋还会教李世济揣摩路人的内心想法,往往会指着行路匆忙的路人让她猜对方的心思。

因为程砚秋常常会对她说一句话:“作为一个演员,你要经常学会观察。”

文章图片25

程砚秋教戏总是含而不露。

有一次,他的大女儿要结婚,对嫁妆又是很挑剔,正生着闷气。

看到程砚秋在给李世济和其他学生们讲戏,便故意用脚后跟踩着地板从他们面前走过。

于是程砚秋笑着对学生们说道:“你们看看大姐,活脱脱一个《锁麟囊》里的'薛湘灵’,她挑嫁妆不满意,你们就体会一下'薛湘灵’是什么感觉。”

所以说程砚秋往往会运用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启发大家对戏剧人物的理解。

文章图片26

没过多久,李世济开始了自己的“票戏”生涯。

哪个票房邀请她前去唱戏,她就去。

因为扮相上很像程砚秋,所以在上海就落下一个“小程砚秋”的雅号。

程砚秋知道后也很高兴对她说道:“世济很用功啊,你有这样的名称,你将来一定是执程派的牛耳。”

文章图片27

程砚秋的每场戏李世济都会前去观摩,无论是南京还是苏州,北京还是上海。

跟在大师的身边,她也学会了台上台下的很多细节。

每每演出完毕,程砚秋便会考她看看今天的戏与之前哪里不同。

而李世济也不托所望,都能一一应答下来。

文章图片28

虽然程砚秋悉心指导她学戏,倾尽心血的培养她作为演员各方面的素质,可是他又不希望李世济真正的踏入“梨园”这一行业。

程砚秋的子女没有一个是戏曲演员,他认为这一行业都是为了讨生活才学的,年轻时受过的苦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来一次。

但李世济又是一个很倔强的性格,她认为自己既然学了,那就要学最好,唱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文章图片29

程砚秋知道后有段时间都没有再理会李世济。

一旦听到她说想要唱戏,程砚秋马上就绷紧脸搭了下来说道:“你这姑娘怎么就这么倔呢。”

李世济为了“程门立雪”求了无数次,在一次程砚秋去开会时,李世济穿着一件破大衣顶着破帽子站在门口,足足等了了四五个小时。

直到他开完会。

文章图片30

程砚秋出来后看到伫立在门口的李世济,愣了半天没有讲话,完全没想到她又来了。

但程砚秋依然没有动摇,张口对她说道:“你不要再来了,你一来我和你干妈老吵架,我是绝对不会让你唱戏的。”

李世济心想:“这回是真的完了,干爹真的不会再见我了。”

当时的她心如死灰,孤零零的离开了程家。

文章图片31

回到家中的李世济还是一心想要唱戏,亲爸爸也拿她没有办法,便请了些老先生为她组建一个戏班,之后李世济照样演出。

因为领导喜欢听“程派”,总是点李世济的《游龙戏凤》,而李世济的这出戏又是向赵桐珊学的,不是程派的。

领导听后摇头说:“你这戏不正宗,你现在学的哪派的戏,老师如何。”

文章图片32

在得知事情的经过后,领导将白登云(程砚秋的鼓师)和程砚秋以及好多人叫到一起,并问道:“程大师,李世济是你的学生啊。”

程砚秋说:“不是的,她不是我学生,但她是我的干女儿。”

领导又问道:“那学生和干女儿有什么不同吗?”

程砚秋道:“大不相同,学生是继承你在舞台上的事业,干女儿是家人。”

文章图片33

不久后程砚秋就要前往莫斯看担任“世界青年联欢节”评委。

领导想了一番后便安排李世济与唐在炘一起前往莫斯科照顾程砚秋的生活起居。

而程砚秋的任务就是多向李世济传授一些戏。

“等你们回来,我周某人请客,让李世济拜你为师。”

听到这句话的李世济激动地泣不成声,而程砚秋也欣然同意,

但最终李世济的心愿还是落了空,回来后没多久程砚秋便重病身亡。

而李世济想喊的那声“师父”,也再也喊不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