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四十七) 范睢入秦 秦国开始远交近攻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6-19 发布于山西

秦昭王在位56年,在这56时间里,秦国正处于一个疯狂扩张的阶段。

但是在前40年时间里,秦昭王的存在感,一直都比较低。因为在秦昭王60岁前,真正主宰秦国的人,是宣太后。

宣太后的权力,可以一直凌驾于秦昭王之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贵族影响力还比较强大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维持双头格局。毕竟,在双头格局下,贵族势力才更容易左右逢源。

总的来说,专权的太后,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因为她的权力,多少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她敢肆意胡来,大家就可以通过支持皇权的方式打击她。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主流玩法,就是皇权至上,所以我们难免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故意构建双头、多头格局的行为,都是端上不桌面的小人玩法;因为真正的正人君子,怎么可能就想着如何控制君主呢?

这就好像,因为中国历史上的主流玩法,就是皇权至上,所以我们难免还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各种轮流坐庄的玩法,都是一种端上不桌面的小人玩法;因为真正的正人君子,怎么可能反对二世、三世....万世相传呢?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双头、多头权力格局的本质,我们通常都很难看清楚。

而西方的历史呢?主流的玩法就是贵族政治,所以各种双头、多头格局、轮流坐庄的玩法,那就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还玩的理直气壮。

在这种背景下,豪门贵族、军政大佬,如何限制、控制君主权力的想法、玩法;我们自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在这种背景下,双头、多头格局的作用是什么?双头、多头格局为什么会出现?我们自然能看得清清楚楚,因为那就是为了防止君主凌驾于大家之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这种差别呢?主要是地缘决定的。

这个,我会在欧亚大陆史中慢慢展开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秦昭王19岁上位,60岁时还受制于太后,绝不是简单的因为秦昭王无能,更不是因为宣太后神功无敌,实在是因为日薄西山的贵族势力,为了维持最后的余晖,所以就联手构建了一个太后、国舅、秦王三头并立的格局。

这种权力格局,在秦昭王60岁时,终于被打破了。

秦昭王四十一年,也就是秦昭王60岁时。范睢进入了秦国。

范睢进入秦国后,就开始怂恿秦昭王乾纲独断。总而言之,您这个秦王,当的也太窝囊了,因为啥事都是太后、国舅说了算,这叫什么事呢?再总而言之,您如果愿意信任我,我肯定能帮您乾纲独断。

然后,在范睢的策划下,终于把宣太后、穰侯都清理出局了。

总的来说,在特定的地缘环境下,当生产力已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时,中央集权是必然的。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的权力顶层,虽然是秦王、太后、穰侯三大巨头并立。但是中央政府的权力,也是无可抑制的越来越大。

失去了这种基础,且不说秦昭王无法把太后、穰侯清理出局了,就算他能把宣太后、穰侯清理出局,也无法做到乾纲独断。

贵族政治可以维持,主要是因为豪门贵族可以把控地方势力。

春秋时代,各大豪门贵族之所以以与君主分庭抗礼,并且能操纵君主的升降沉浮,甚至可以随便决定君主的生死荣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封地。

如果贵族的封地,比中央政府直辖的地盘还大;那君主自然就丧失驾驭贵族的实力。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代,贵族势力就开始受到不间断的打击。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贵族依然还有封地;但是他们的封地,相对于中央政府直辖的地盘,实在都小的都可以忽略不计。至少,当君主要收拾他们时,他们妄图以自己的封地对抗,那就是异想天开的事。

秦昭王打击穰侯时,最重要的一个罪名,就是穰侯不断扩大自己的封地;更主要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而不惜危害秦国的根本利益。

穰侯的封地,在定陶。

定陶在现在的山东省。因为秦国的地盘,与山东省隔着山西、河南、河北;所以穰侯的封地,怎么看,也就是秦国的一块飞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秦国希望在东部地区,先构建一个桥头堡。

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却为范睢排挤穰侯,留下了口实。

于是范睢就说了,秦国的大战略,怎么看,也好像非常弱智。一切是显然的,秦国最应该执行的战略,就是远交近攻啊!而现在,秦国却是没完没了的越过赵、魏、韩去打齐国,这是图啥呢?

这样一说,秦昭王马上发现,这就是穰侯的阴谋。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方便穰侯扩大他自己的封地,却会危害秦国的根本利益。

于是,秦昭王就以此为理由,让穰侯光荣退休了。而从此以后,秦国也就开始了全新的战略,那就是远交近攻!

说到远交近攻的战略时,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秦国早点想到这种伟大的战略,早就能如何如之何了。

其实呢?还真不是吹牛X,我初中时看到这段历史,就觉得远交近攻的战略,实在太简单了。因为它就没有任何高深之处,更没有任何复杂之处。

所以,看到人们一个劲吹这种战略如何高明时,我都忍不住有种要穿越的冲动。因为古人眼中这么高深的战略,在我眼中,怎么简单的如同1+1=2啊?以我的这种聪明才智,如果穿越回古代,那还了得?

后来看的历史书多了,社会经验多了。我终于发现,这种战略本身就是1+1=2的问题。换而言之,它本来就简单到了极点。相关道理,你自然需要懂,但是如果你只懂这种道理,那是啥价值也没有。这就好像,你炒股的时候,只知道应该低价买高价卖,也是啥用也没有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秦国以前不这样玩呢?显然是因为,以秦国当年的国际地位,根本就没法这样玩。

以前的秦国,只能以国际操盘手的身份存在。换而言之,他可以侵略别国,但是更得以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存在。

事实上,正是因为秦国始终在这样玩,所以他才能伙同赵、齐、楚、韩把如日中天的魏国打残了;才能伙同魏、韩、齐,把如日中天的楚国打残了;才能伙同赵、魏、燕、韩、楚,把如日中天的齐国打残了。

如果当年的秦国,就一门心思玩什么远交近攻的战略,哪有机会一步步成为毫无争议的超级大国呢?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秦国一直扩张缓慢,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秦国一直在进行战略布局,毕竟,想打破天下的均势,绝对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秦昭王大权在握的时候,秦国已是毫无争议的超级大国了。

关键是,经过前面一系列的纵横开合、尔虞我诈,合纵战略已彻底破产了。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似乎不用以操盘手的身份存在了。

换而言之,秦国终于可以明目张胆的蚕食天下了。在这种背景下,远交近攻的战略,自然可以成为秦国的指导战略了。

此时,关东最强大的国家是赵国。

但是赵国面对楚国、齐国的覆辙,自然也不敢奢求什么合纵了。

总的来说,与秦国达成默契,瓜分其它国家,相对更容易扩张自己的势力;而与秦国作对,难免会被秦国联合其它国家打残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赵国渐渐步入辉煌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三十九) 左右为难的戴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