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女经四十九章》第二篇

 漳村李大眼 2022-06-19 发布于山西

一本道尽天机的上古奇书,《玄女经四十九章》——第二章阴符

第二章,阴符

阴符是什么意思?为何不叫阳符?原文并不是“阴符”,原意是“意义之经”,代表很难发现的事。李筌注释说:“阴,暗也;符,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曰'阴符’。可以理解为宇宙背后深藏的奥义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天机。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群书【释译】知道天地万相,看着它发展,就可以了。“尽矣”是指尽心尽力。世人要识天道,尽人事。什么叫天之道,是指自然之道不可改变。

素朴注:意思就是说:研究观察宇宙自然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法则来行动,这就足够了。自然规律就是天道,所以人道要顺遂就必须符合天道。

【原文】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群书【释译】天地万物由金木水火土构成。这五种东西盗取天地灵气。“见之者昌”,指五行转换相生相克而成世间万物。万物都有五行。所以明白其中道理,是为昌盛。

那么万物一定是有五行吗?并不是这样。这个“五”还有多的意思,多种组合,不一定是五。所以,不要看表面。玄女的意思是说天地组成,分各种成分。但不管分什么,如何分,都是要吸取天地之气。

素朴注:为什么把五行说成是五贼呢?因为,五行是宇宙中的五种力,为天地灵气所生,他的存在运行也是需要吸收天地灵气的,古人把这种吸取天地灵气称之为盗,所以才把五行称之为,五贼。

【原文】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群书【释译】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具有五行之气;天也是五行构成的,所以人是万物之灵。结构是相同的,只不过一个大,一个小。天的变化是道的结果,人的变化是天道的缩影。了解天地变化自然知道人的变化。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懂,非要逆道而行。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世上事再多,也逃不过天地五行。我们祖先在4700年前就说了人与天是一样构造,如果不按天道走,生命周期将会打破。

这里的五行并不止金木水火土这么简单,实际代表元素的组合。

素朴注:这就是暗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身就是小宇宙,搞明白宇宙的自然规律,其实人身的自然规律也是一样的,将宇宙自然的规律和人身的自然规律一起去认识,宇宙虽大,就像在心中;万化虽多,也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就像人体五脏对应五行一样都有其规律可循。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心也。

群书【释译】现在网上流传的《阴符经》都说“以定人也”,其实真正原文不是“人”,是“心”。天性,包含在人性中。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善心就是天机。所谓天机,就是上天留给顺天道的人的机会。

“立天之道,以定心也”,就是按天道,改变自己的心态。天道本意是善良。因为人心坏了,没有“立天之道”,天又如何会好。

素朴注:人的心其实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们知道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这是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所以天冷了人就想要保暖,天热了人就想避暑。那么这个风寒或者暑热这就叫做“机”。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事业成败等等也可以理解为影响人命运的因素。“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

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自然规律的天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所以道是什么?就是心。明白心就明白什么是道。

【原文】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群书【释译】如果天道变化,星辰会提前变。地震之前,飞禽走兽会有异动。人心坏了,天地之间就会灾难重重。

阴历的辰、巳月为龙蛇之月,是天之阳气最盛的时间段,所以特别容易地震。这个也合“天发杀机,龙蛇起陆”,这是自然规律。

人心如果乱了,天地间就会大变。如果天变了,人心也变了,那么整个世界就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素朴注:为什么说人心坏了,天地间就会灾难重重?就像现在的人类因为贪欲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空气污染,所以天灾人祸都是因人心变坏引起得。如果能做到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和谐共振,那么万物自然就会安定。

人如果能根据事物发生的征兆,预知未来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提前做到未雨绸缪,就可以,趋吉避凶,逢凶化吉。也就是人参天地,天人合一。

【原文】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群书【释译】从字面理解,意思是说人都有优点、缺点。事物也一样,利弊都有。但这只是本意,代表万物都没有固定的对与错。“可以伏藏”,凡事都要有个度、量、衡,聪明也要有个度,笨也要有个度,真正有道之人,会看明白这些,而不是一味的表现自己。

意思多重,代表着人生在世有正反面。要修身,就要从自己做起,把不好的收藏起来。并不是聪明就是好。过于表现聪明,本身就是一种愚蠢。真正有水平的人不会让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水平。这就是儒家后来说的:中庸之道。

素朴注:事物也一样,有利有弊。这就是阴阳,所以做到阴阳平衡就是中正,阴阳好坏都是会互相转化的。真正的智者是守中。

【原文】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群书【释译】天下苍生易受邪气之侵袭,原因在于神、元、灵的变化。“可以动静”:可以用变化,静心之理而克制。因为正邪并存于世间,人生在世才会受邪气所侵。

人之根本——神、元、灵,是固定的,但每个人的神元灵比例并不同,这也决定了每个人的成就不同。这就是命运。命运变化,其实就是心态变化,并不是天干地支的变化。

深层意思在说:人有九窍,也有三要点:神、魔、人。神性、魔性、人性。神,生;魔,死;人,存。

存,是指你的肉体存活的时间,而神、魔不仅存在于你活着的时候,过去,未来都存在着。你死了,你的神性、魔性还存在。你死了,你的人性不存在了。所以生死是过程,并不是结果。

素朴注: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是纯神性或者纯魔性的。人为什么要修行呢?就是要提高神性的比例。

【原文】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群书【释译】天地五行是相生相克的。祸、福都有源头。火的源头是木。祸发必克:有祸发生,必有克制出现。如果没有,祸灾有期了。就如一个国家,如果奸臣贪官污吏当道,不及时铲除,国家就会灭亡。同理,如果你不能克制自我,让祸留身,时间久了,一定会出事。所以,圣人知道这个道理。不让祸常留身,自能安家治国平天下。不要小看小事情,小事是引发大事的关键。万事都有源头。当你抱怨上天不公,命运不平时,多想想原因是什么。

素朴注:万事都有源头。发生问题不要抱怨,多想想原因是什么。因果是一条线,人得一言一行就是串成这条线的点。人生的变数也就是这些点。所以世人要修好这个线上的每一点。

【原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群书【释译】表面意思是说,生死有命。其实不是。生,是指受天之元而生。死,天之罚也。为何会死,因为拿天地的,最后自然要还回去。这是有借有还之理。所以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什么叫命运,通过自己努力去创造,知天道,识五行之气,创造美好,这才是命运。易经里只有事情演化之理,却没有命运之理。命运之理,在道之内。人活于世,灾难难免。而不是读几句经,钻深山老林练功可以解决的。

素朴注:什么叫命运,就是明白天道,顺应天道规则,通过自己努力去创造。识天道才会知天命。否则一生就过的浑浑噩噩。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及安。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

群书【释译】人,天地之道所生。天地灵气让万物取走。万物灵气让人取走,而最终人的灵气会回给天地。这是一种平衡之道。“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意思是说会吃的时候就有会死的一天。有人出生就有人死。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凡事都会安心。圣人知五行气,可以改变心态面对,更可以顺其气数,向好处发展。

素朴注:外面流传的阴符经都写成“百骸理”,但是根据前后文来看应该是“埋”这里的埋指的是人死后入土。如果是“理”就前后文不通了。

动其机,万化安。机,就是关键,机要的意思,改变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即使遇到万般变化,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事物的发生,都是分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的。外在的原因很难改变,但是内在的原因,自己想改就改,就看自己的决心了。比如,别人给了你一巴掌,欺负你。外在的原因是,别人比你强,但是内在原因是,自身的弱小。如果你强大,别人巴掌还没过来,你已经把他打飞了。如果你智慧,你提前知道他要来打你,你可以避开他。如果你在他眼中是一个强大的好人,那么通常情况,他不会对你动手。

【原文】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群书【释译】人们看到无法理解的事,从不冷静思考分析,就说好神秘、好神奇,有神鬼。因为不知道它不神的一面,所以把它当成神了。

世人不知道万物发展是个定数,整天求神问佛,以为神会带来好运。还有求来生的,却不知道,那些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天道。而人与天是同样结构,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其实就改变了人生。

素朴注:世人不知道自己身中就有神,总是外求,越是外求越是迷失,搞得整天神神叨叨,与其寄希望于神佛,不如修好自己。

【原文】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群书【释译】这个日月指的是阴阳,天地是分阴阳的,“小大有定”指的是万物发展是恒定的,从小到大。“圣功生焉,神明出焉”:一旦人行了天地之善,神奇就会出现,可以知天地之变、化万物之初始。

“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天下的事都可以知道发展和结果。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修为之士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尽心去做,而小人只会轻言命运。试问,这世人又有几人真正明白命运是什么?

素朴注:这里道出了命运的天机,然而君子知道这个真相就会好好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不再外求。而小人知道了真相后就会轻视命运,心想反正人生不过游戏,那我就玩呗。

【原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群书【释译】瞎子听力更好,聋子视力更好。这证明,人一旦失去一样东西,自然其他方面会有所提高。“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人一旦失去了某种东西,就会加倍地努力。可惜,世人看不明白,自己什么都拥有时却不去努力。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如果能常常反省思考,比闭门学习重要一万倍。这个师是指学习,意思是说人常自省才能精进。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

群书【释译】心相因为有了物质才产生出来,没有物质就没有想法了。所以万物在于你怎么看待。天道表面上看无理无公无恩,实际上是为了更大的平衡。不管惊雷还是风暴,都是一种天道。快乐的根本在于不过分要求,凡事留有余地。心若静了自然能过得平和。

素朴注:天之道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之道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和圣人给万物和百姓最大的恩惠就是没有恩惠,因为这是一种平等,对万物的平等。

【原文】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器。

群书【释译】天道看起来很无情,很自私。以凡人眼光看,天灾人祸,苍天为何如此不公。其实这只是天道的一部分。天之灾是为了更大的平衡。擒之制在器意思是说,要想把握这种关系,在于自己的气量、度衡。

【原文】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群书【释译】生就是死的过程,死又是生的过程。恩会生害,害也会生恩。

小孩从小不好好教育,光给恩惠,其实会害了他。从小让他受苦受难,长大后反对他有恩。命运也是一样,受太多害,自是天之恩也。所以,万物发展是个定数,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大吉也可以是大凶之相,大凶亦可是大吉之相。吉凶有定,怎是一本阴阳易经能占?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吾以时物闻理哲。

群书【释译】世人只认为知天地知识者为圣人,而真正的圣人明白万物平衡。要真正要明白平衡之理,万物是变化的,人心也是变化的,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所以,大凶也可以是大吉之相,大吉也可以是大凶之相,有人中了彩票500万,引发心脏病挂了。有人中了彩票1亿奖金,让人绑架了,是好还是坏?不要用你眼前的吉凶来衡定你的人生。

素朴注:福之祸所伏,祸之福所依。吉凶自由定数,所以算命占卜又有什么用?如果他算的准,你又改变不了你算他干嘛?如果可以改,那他不就是算不准吗?

【原文】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群书【释译】事实上这是讲五行相克的。如果水的力量不够就往火中扔那是死路。如果力量不够,去做你能做的事,也是死路,尽管你能做这事。不要设定太高的思想目标,太高的思想目标要有相当的善意来承受。

素朴注:德不配位终究没有好的结果,所以自己所修的德行一定要配得上自己的名声,否则从高处坠落是迟早的事。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

群书【释译】自然而然,万事自会发展。如果按正常发展,自有阴阳之理,不会产生坏结果。如果心态变化了,则万物阴阳变化了。所以很多人为了一时欲念,犯罪入狱。

你很喜欢某明星,后来这明星出了艳照门,你连他的电影都不看了。心变了,万物给你的印象就变了。

【原文】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群书【释译】所以,真正的圣人知道天数自然,不会去改变它,而是克制自己欲望,达到纤尘不染、万物不沾的境界,这不是制约能做到的。天道不可能改变,也不会改变。

你永远改变不了命运,你可以改变的,是你自己的心态。

【原文】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群书【释译】天下没有什么法宝,只有万象在。易相流年,说得神鬼莫测,其实不过是万千世相罢了。阴阳之理变化万千,逃不过天道之内。世间万相,并不神奇。当你有真心善意时,你一样可以成为“神算”。世上事就这样简单。

素朴注: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所谓八卦神机测算,不过都是术,然而术之上谓之道,所有术背后的运行机制都是道,如果你明白了道,那么何必再去运用这些术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