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二二六 合肥新城

 秦时汉唐 2022-06-19 发布于重庆

吴嘉禾元年(232年),陆逊率军向魏国的庐江(治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市东北)进发。

魏朝廷得知消息,朝中议事,都认为应该火速发兵救援。

征东将军满宠说:“庐江虽小,但有精兵良将,可以防守一段时间。而且,敌人是舍船登陆行军二百里而来,没有后继部队。他们不来时,我还打算引诱他们来呢。如今送上门来,应该听任他们向前行进。怕的就是他们闻风逃走,我们追赶不上。”

于是整军直赴阳泉水和决水汇合处的杨宜口(今安徽六安市霍丘县东北)设伏,迎击吴军。

陆逊探得魏军动向,连夜率部撤退。

由于当时吴国每年都有攻魏的计划,满宠上书说:“合肥城南临长江、巢湖,北面远离寿春,敌军围攻合肥,肯定会据水取占地势。我军救援,应当先攻破敌人主力部队,然后包围才会解除。每次敌军进攻,都极为容易,而我们出兵救援却很困难,所以我们应该调出城内军队,在城西三十里处有奇险可依之地,另建城堡固守,这是为了引诱敌人上岸,在平地上截断他们的退路,此计为宜。”

护军将军蒋济反对说:“另行修筑新城,既是向天下表现出软弱,而且望到敌人烟火就毁坏城池,这是不攻自破嘛。一旦到这种地步,敌人就会肆无忌惮地抢劫掠夺,我军肯定就只能退到淮河北岸防守了。”

魏明帝曹叡于是没有同意满宠的建议。

满宠又上书说:“孙子曰:'兵者,实为诡变之道。’本来有能力一战,却要表现出弱小的样子,以小利引诱敌人骄狂,假装恐惧使敌人上当,这就是表面和实质不必相适应。又云:'善于诱引敌人示以假象。’现在敌人未到而我们从城内撤出,就是以阵势引诱敌人。引诱敌人远离水域,选择有利时机发动攻击,在城外战场上抵御敌军,城内自然就会平安。”

尚书赵咨认为满宠的计策比较完善,极力支持,曹叡于是下诏批准执行。

这一年,孙权亲自率兵,打算包围新城。

由于此城离水路太远,孙权停留在水上二十天,不敢下船。

满宠对各位将领说:“孙权得知我移兵城外,一定会夸下海口,前来展示其实力,邀取功名。虽然他不敢再推进,但一定会上岸来炫耀一下兵力,以示其兵多将广。”

于是在合肥城的隐蔽处埋伏步、骑兵六千人,等待吴军自投罗网。

孙权观望了一段时间后,果然率兵上岸,耀武扬威。

满宠布署的伏兵突然冲出,猛袭吴军,杀死了敌人几百人,还有一些落水而死。

孙权又派全琮攻打六安(今安徽六安市北),也没能攻下。

吴嘉禾元年(232年)十月,公孙渊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从辽东出发,向孙权奉表称臣,并献貂、马。

孙权大悦,次年正月,为此大赦天下。

吴嘉禾二年(233年)三月,孙权立公孙渊为燕王,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中使秦旦等领兵万人,携带金银财宝、奇珍异货及九锡齐备,乘船渡海,护送宿舒、孙综回辽东。

自丞相顾雍以下的满朝大臣都直言规劝,建议说:“公孙渊这人不可轻信。陛下这样做,对他的恩遇实在是太厚了,只要派兵护送宿舒、孙综就够了。”

孙权不接受。

张昭说:“公孙渊背叛魏国,害怕讨伐,这才不远千里派人求援,绝不是真心臣服。如果公孙渊反悔,改变主意,转而主动向魏国表明忠心,那我们的使节就危险了,恐怕回不来了。这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吗?”

孙权不听,驳斥了张昭的看法。

两人一番辩论,孙权越是反驳,张昭越发坚持己见。

最后,孙权忍无可忍,勃然大怒,按着佩剑说:“现在吴国上下,入宫参拜我,出宫则参拜你,我敬重你已经到了极点。而你屡次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我,我真害怕哪天控制不住自己,做出不愿做的事。”

张昭毫不惧怕,看着孙权,说:“我虽然知道陛下不会采纳我的建议,但每次还是竭尽愚忠,是因为太后临终时呼唤我到她的床前,留下遗诏,吩咐我辅佐陛下。如今话犹在耳啊。”说着,不禁泪流满面。

孙权见状,将剑扔在地上,与张昭相对而泣。

但他还是没有听取劝谏,坚持派张弥、许晏前往辽东。

张昭对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忿忿不平,借口有病,不去上朝。

孙权也怨恨张昭,一气之下,下令用泥土把张昭家的大门堵住。

张昭毫不示弱,干脆从里面用土将自家大门封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