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为啥要从湿论治?湿浊内蕴、酿成毒邪、变生他病,外因诱发

 文炳春秋 2022-06-19 发布于浙江

古中医就认为:素体肥胖、饮食不节是“內湿”形成主因,发为痛风

清代医家沈金鳌在其内科专著《杂病源流犀烛》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白虎历节风...或由风湿相博,肢节肿痛,不可屈伸,则必疏风理湿。”

从沈金鳌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到,其论述成分结合了朱丹溪、张景岳等前辈医家对痛风(痹症)的认识,认为內湿和痛风致病有着密切关系,并认为素体肥胖、饮食不节是内湿形成的主因。

当代中医也不例外,把痛风从痹症中单列出来,并创立“浊瘀痹”疾病名称的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痛风乃浊毒瘀滞使然”,而且认为“此浊毒之邪非受自于外,而主生于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器日衰,若加不节饮食,浊毒随之而生,滞留血中,终则郁结为患”。

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脉管病专家奚九一老中医就认为痛风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年龄变大后脾肾功能正气虚损;或者后天因为嗜食膏粱厚味醇酒,日久伤脾生湿,脾失健运,肾气蒸腾气化失司,脾肾功能异常导致津液代谢障碍,内湿滋生稽留,湿邪流注于营血,从而导致尿酸高,流注于关节筋骨,就导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

因此,发展实践几千年前的古今中医,都认为内生湿邪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是尿酸高(湿邪内蕴),痛风发作还需要外因诱发

在高达一个多亿的高尿酸血症人群中,为什么超过90%的人终生有不会痛风呢?

这就要说到痛风发生的诱因——外感风寒湿热诸邪杂至,发为痹病。

先说说痛风患者的内湿之邪是怎么在体内产生的。

痛风患者,多有下面这个爱好——平素喜欢过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过食就已经加重脾胃负担,还经常摄入一些海鲜、烧烤这些硬货,久之则会滞脾碍胃,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下降,水湿内停成为湿邪。

还有的痛风患者,性格或脾气暴躁或抑郁,情志不畅,则肝木不疏,肝郁气滞,木旺克土,就导致脾虚湿盛,体内湿邪停滞。

也有痛风患者,是因为先天或后天脾肾正气不足,气化不利,分清泌浊得不到很好地控制,都可以导致体内湿浊内生。

湿浊内生,湿浊性黏着困重,久蕴不利,则蕴久生热生痰,痰凝瘀滞经脉、骨节。

上面这些因素导致的体内水湿蕴结,如果加上加班熬夜劳倦困顿,或者七情内伤,或者酗酒食伤,或者病患关节收到物理损伤,或者外感风寒湿邪,从而诱发痛风。

上段论述,最为经典的是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对痛风的治病的记载,以前分享过多次,就不再引用了。

痛风患者体内湿邪久蕴,久则酿成毒邪

按照中医理论:“毒者,厚也,害也,凡物过分聚集,即可为害,是为毒,其物堆积导致肿胀,隆起,不可不谓之过分聚集,此聚集导致经络不通,郁而发热,蚀骨溃肉,痛不可当,不可不谓之毒。”

可见,毒就是病理物质长期聚集、过多聚集的结果。

痛风患者体内湿邪长久蕴结,持续聚集,或流滞在关节不行,久瘀化热,热蕴成毒,蒸灼气血,阻滞经络,所以就成为痛风患者关节的红肿热痛,关节功能受限,难以忍受。

那痛风疾病为什么绝大多数发生在下肢呢?

这个湿浊毒邪的性质有关。

湿邪浊毒,其性趋下,会流注于下肢末端关节,所以总是首先发作在双脚第一跖趾关节,随疾病进展再向中心蔓延;湿邪浊毒属于阴邪,所以总是在一天内人体阴盛之极的时间发病,这就是夜间凌晨这段时间,

湿邪内蕴,导致的不仅是痛风,还能引发其他疾病

因为湿邪其性黏腻重着,所以机体难以排泄,有道是“一热一去,一湿难除”,说的就是湿邪难祛,会长久停滞在脉中,所气血运行而输布到全身,并首先在人体免疫力最低的身体部位发病——远端关节微循环差,气血运行功能低,所以容易发病。

湿久生热,湿热浊毒蒸酿气血津液,炼液成痰,血滞致瘀,痰瘀浊毒外可流注于经脉关节,严重地附着在骨骼上,出现痛风石。严重的还会溃破流脂,关节畸形。

痰瘀浊毒内可流注于脏腑,尤其是分清泌浊排泄尿酸的肾脏,还能加重脾脏运化衰弱,导致人体升降失常,穷则及肾。脾肾阳虚,浊毒内蕴更为严重,发为石淋(痛风性肾病)、关格诸症。

痛风之人多见湿,前期多是湿邪引起,后期湿邪导致热痰瘀浊邪共同致病,导致痛风疾病调理颇为困难。所以痛风的患者,在早期加强调理回归健康行列还是比较容易的。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