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平健先生名著《汉方腹诊讲座》全译文分别收载于《伤寒派腹诊论著选译(一)》《伤寒派腹诊论著选译(二)》中) 腹证与方剂 少阳病方剂的腹候 8 泻心汤 《伤寒论》中记载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是大黄、黄连两味药的泻心汤,而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泻心汤”,是加了黄芩的三味药的泻心汤。因此,前者列出“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之证,用法上指出是浸渍剂。 后者列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之证,用法上指出是煎用。 至于两者关系自古多疑义。有说法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黄连具有治疗由于心下痞塞所致上冲的作用,主要与气有关,而黄芩具有解血热的作用,故三味的泻心汤主要与血有关。 另也有一说法认为,《伤寒论》中记载的“附子泻心汤”是在三味泻心汤的浸出液里,加入附子汁(《类聚方广义》中附子的煮法不详。所以用6勺水煮附子至2勺,将其与三味泻心汤浸出液合在一起服用即可)分温再服,所以三味是正确的,二味泻心汤是在抄写过程中漏掉了黄芩。 还有种说法认为,方名上明确写着大黄黄连泻心汤,所以不应该有黄芩。但也有人主张黄芩有治痞的作用,当然应该有的。 另外,在《类聚方广义》中,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基础上加甘草为甘连大黄汤,举出对新生儿有驱虫的效果,还看到对假性脑膜炎、厌食症、诸眼疾、各种精神疾患等也有效,推定即使没有黄芩,也能发挥出相当的疗效。 如此看来,对于应该如何取舍令人有些犹豫,近畿大学三黄泻心汤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浸出液有明显的疗效,据此不得不觉得明示浸出液的《伤寒论》二味泻心汤是本来的东西。但是实验使用的是三味泻心汤,问题又复杂起来。 关于浸渍这种应用方法,在古方中似乎仅限于本方。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呢,这完全是本人的推测,在古代战场,本方可能是作为金疮药而广泛使用的。接连不断地被运来的负伤者,因刀伤、出血而兴奋不安,刻不容缓必须快速镇静、止血。同时可以镇静、止血的方剂便是三黄泻心汤。推测当时的军医们多用本方吧。但慢慢煎药是来不及的,故在刚刚沸腾的开水中稍微浸泡后让伤员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比煎服效果还好。此后经长时间积累经验,泻心汤用浸渍法便这么固定下来了吧。如果这个推测可以成立,那么泻心汤便应该是指明浸渍法的《伤寒论》中两味药的泻心汤……。 [图9] 大黄黄连泻心汤图 前述部分有些长,那泻心汤的腹候如何呢。和久田叔虎在《腹证奇览翼》中刊载大黄黄连泻心汤之图(图9),并论述如下。 “如图,觉心下痞,似有一物,以手按之时则散失无物而濡,两旁亦无如立两竹之感,唯径觉心下痞者,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腹证。此按之濡者,虽似栀子豉汤之腹,但栀子豉汤不觉心下痞,且其之濡殊为濡弱,按之如棉絮,心中结痛或窒塞,探按此处而知痛者,如前之所言。此方自觉有痞,按之不硬,亦未至濡弱,深按之腹底部有凝结之物。为其别也。(中略) 三黄泻心汤,治心气不定心下痞者。不定,为心中不踏实,通通跳动样不安,自觉胸中窒塞而悸动,若以手按之却不如自觉样跳动明显者,亦为血气之热也,故有吐血、衄血等证;或亦有痔疾、下血、便血等;或有狂乱之证,此为心气不定所致也;或血气上冲,目赤生翳;或头项肿而热,口舌热,疮疔疖之热,疼气疾,积聚之心悸惊烦;产后血崩、便秘、脉数、心下痞硬、冲逆面赤者;或小儿丹毒积热,一切血热,血气上逆,心烦心悸者;天行下痢脓血等。要之,以心下痞、心中烦悸而不定者,为腹证之依据,思考之而使用。 证曰:'心气不定者,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将不定作不足,非也。今从《千金方》。泻心者,泻心中血热之意。心者,血流注入之所,血得阳气,循环一身。阳气有余时,血上逆而涌出,为致吐血、衄血之原由。如此,心气动摇而不定,常觉通通跳动而不得踏实安宁,或惊悸忧虑悲惨,其甚者发狂,谓之心气不定。不定者,即所谓摇晃不得安定之态。”(后略) 据此可知,本方(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腹候,着眼点似乎在“此方自觉有痞,按之不硬,亦未至濡弱,深按之腹底部有凝结之物”。这段话得表达颇为微妙,似乎是说在心下痞与心下痞硬之间。 心下痞只是心下部位堵塞感的自觉症状,心下痞硬是在此基础上心下部位有抵抗和压痛症状,所以和久田叔虎也知道并不拘泥泻心汤条文的“心下痞,按之濡”,实际临床上也有心下痞硬的场合,恐怕也因此而困惑,其结果也正如前面引用部分所表达的吧。 据本人的经验,泻心汤(主要是三黄泻心汤)的腹候是,腹力中等度左右,心下有轻度或中等度的抵抗和压痛,即在很多情况下可见心下痞硬。大塚敬节氏在战前的《汉方和汉药》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泻心汤的论文中也论述到泻心汤的腹候是心下痞,但在战后的《汉方的临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进行了订正,认为不仅有心下痞,也有心下痞硬的场合。 根据上述论述,可以作以下概括吧,即包括两味、三味者在内,泻心汤的腹候是腹力中等前后,心下部有时无抵抗、无压痛,也有存在轻微抵抗、压痛的场合。 因而似乎可以认为,泻心汤证中腹候成分占的比例较小,多为自觉症状和望诊的他觉症状吧。 其主要的自觉症状是心窝部堵塞,总觉得胸中苦楚不安,感觉颈部以上血液充满样轰热感、不适感,甚者还有吐血、喀血、痔疮出血、便血、子宫出血、鼻出血等症状。 望诊方面有颜面潮红、眼目充血、狂状等。 还有望诊看不到的出血,如脑出血、眼底出血等也是构成本方证的一个要素。 本方用于有出血倾向的实证患者,有减少出血倾向的效果。所以未来也期待对于实证高血压反复结膜下出血者,发挥预防脑出血的作用。 在此谨述与笔者个人有关之事,我的父母都因脑出血病倒,为了预防高血压和脑出血,我在40多岁的时候,每天早上服用三黄泻心汤浸渍液,持续了1年。不能确定是不是这个原因,庆幸的是以后近30年来,得以一直顺利地工作。另有一件事可以确认,就是连续宿醉的本人,以后无论怎么喝酒,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二日醉。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