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倭寇偷袭唐朝军队,刘仁轨略施小计,打的对方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炫叶楓雪 2022-06-20 发布于广东

公元663年,倭寇派人偷袭唐朝的军队,刘仁轨略施小计,便窥破对方的伎俩。倭寇被杀的狼狈逃窜,之后再也没敢对唐朝动手。

公元660年,唐朝攻灭朝鲜半岛的百济国,唐军胜利后班师回朝,留下大将刘仁愿率领几千唐军留守百济城。

不料此时百济太子向倭国求援,并且百济境内的旧部造反将唐军围困在百济城。

此时的倭国经历了大化改新,国力蒸蒸日上,统治者的野心随之而起,企图将倭国势力辐射到朝鲜半岛,甚至以此为跳板进攻唐朝。因此积极响应百济太子,派军队前往支援。

而唐朝得知军队被围困后,立即派出军队解救。

龙朔3年,刘仁轨担任唐军主帅,解救了百济城的军队后率领1.3万军队以及170多艘战船抵达白江口,此时,倭国与百济联军共4万余人,乘坐1000多艘战船也已赶到。

两军大战一触即发,此战,唐军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

让人意外的是倭军见到唐军后惊讶不已,原来双方的战船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唐军的战船都是长约几十米的豪华巨舰,不仅体型巨大而且船壁坚厚。

反观倭国的船,船体娇小又脆又薄,就像是小渔船一样,两者一比之下,立马就是小巫见大巫。

双方交战后,倭国士兵倒是悍不畏死,然却无济于事,唐军面对着敌人的船只根本不需要什么战术或者策略,直接就是横冲直撞,开着船碾过去就好了。

倭军的船一被撞立马就散了架,连人带船掉入海水中,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顿时死伤惨重。

装备的差距决定了战术的不同,很明显倭军低估了唐军的实力和科技,唐军的战斗方式堪称是“降维打击”,干脆直接。

倭军主帅安昙比罗夫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他明白硬碰硬己方不是对手,深思熟虑后他制定了一个战术,先集中火力将唐军的核心“中军巨舰”摧毁,逼迫他们分散开,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逐一击破。

然而计划实施后,很快就被唐军识破计谋,唐军主帅施计让“中军巨舰”佯装逃跑,倭军一看以为胜利在望,便带领主力船只乘胜追击,主力很快就进入了唐军巨船组成的包围圈。

既然你们自己进来,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唐军对包围圈内的倭军进行了绞杀,利用巨船作掩护,唐军弓箭手的箭矢像不花钱一样疯狂射向倭军,一时间倭军阵脚大乱。

唐军又借助火箭射击倭国船只,小船遇火之后立即燃烧起来,赤壁之战火烧连营的壮观景象重现天日,很多船只都被烧毁,没有被烧的船只试图垂死挣扎,就在这样一片混乱中,倭军的大半主力被唐军击毁沉没,剩余的小部分则侥幸逃出生天。此战,唐军完胜。

经此一役,倭人的狂妄与自信被完全摧毁,明白了自己与唐朝之间巨大的差距,开始向唐朝学习和模仿。此后1000多年里再也没能提起勇气与中原王朝为敌,老老实实的称臣纳贡。

对付日本这种狼子野心之国,一味的软弱妥协只会让它更加狂妄,必须将它按在地上(或海上)摩擦,它才会老实。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现如今我们也要大力发展科学和军事实力。综合国力上去了,周边某些国家自然也就不敢造次,重现大唐时的荣光与万国来朝也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白江口之战

文章《中日第一次战争,我国以少胜多,让日本近千年再未对我国开战!》

文章《白江口之战,唐军以少胜多大败倭国,日本就此臣服近千年》

文章《白江口之战中,日军的数量是唐军的4倍,为何最终还惨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