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睿教育|| 中诊强化要点——望舌、望神

 壹亩莳 2022-06-20 发布于山东

01

失神与神气不足的共同表现是(单选)

A、言论失伦

B、表情淡漠

C、倦怠乏力

D、面色晦暗

E、以上都不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言论失伦是神乱或失神的表现之一;表情淡漠是失神表现;倦怠乏力是神气不足的表现;面色晦暗是失神与神气不足的共同表现。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2

失神病人的临床表现有(多选)

A、言语失伦

B、颧赤如妆

C、呼吸异常

D、动作失灵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CD。

解析:失神又称“无神”,分为两种:①精亏神衰而失神;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尿遗,呼吸异常,骨枯柔脱,形体羸瘦。②邪盛神乱而失神: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动作异常);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闭。故正确答案选ACD,颧赤如妆是假神的表现。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亏神衰所致失神表现的是(单选)

A、面色无华

B、肌肉瘦削

C、神昏谵语

D、呼吸气微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正虚失神和邪盛失神表现的掌握程度。正虚失神是精亏神衰所致,其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面色晦暗无华,目无光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肉消著骨,动作艰难,或郑声神昏,呼吸气粗, 侯中痰鸣;或猝然昏倒,目闭口张,撒手遗尿;或双手握固,牙关紧闭等,神昏谵语是邪盛失神的表现。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中诊强化

望神—两目、面色、神情、体态

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鉴别

得神—目光明亮,目珠灵活;神志清楚,思维有序,反应灵敏,表情丰富;面色荣润,形体丰满,姿态自如等。

少神两目乏神,目珠运动迟慢;神志清楚,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动作迟缓

失神

1)正虚失神:目无光彩,眼球呆滞;精神萎靡或神志昏迷,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表情淡漠;面色晦暗;形体羸瘦,动作艰难等。

2邪盛失神:神昏谵语,躁扰不宁;或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或卒然昏倒,双手握固,牙关紧闭等。

假神—目光晦暗,瞳神呆滞突然变为目光明亮,但浮光外露;由神志昏迷或精神萎靡突然变为神志清楚,精神躁动;由面色晦暗突然变为颧赤如妆。懒言少语语声低微断续而突然变为言语不断,语声清亮;或久病毫无食欲或食量极少,突然欲进饮食,甚至暴饮暴食等。

2.神乱—神志不宁:表现为烦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惊悸,多言喜动等。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淡漠,默默无语,反应迟钝;或哭笑无常,焦虑恐惧,不敢独处;或痴呆,喃喃自语,妄见妄闻等。

:主要表现为狂躁乱动,言行越常,打人毁物,骂詈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跃屋,力逾常人等。

: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四肢抽搐,目睛上视,口吐白沫,伴有怪叫声,醒后如常。

望色

1.常色—主色、客色;病色—善色、恶色。

2.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3.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4.黄色—主脾虚、湿证。

5.青色—主气滞、血瘀、寒证、疼痛、惊风。

6.黑色—主肾虚、水饮、寒证、血瘀、剧痛。

1.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2.淡红舌—健康人;外感表证;内伤杂病病轻。

3.淡白舌—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亡血夺气。

4.红舌—热证。(实热、虚热舌尖红—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肝经有热。

5.绛舌热盛证热入营血脏腑内热炽盛;阴虚火旺,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6.青紫舌—主气血瘀滞—肺气壅滞;肝郁血瘀;气虚;热毒炽盛;阳气虚衰或阴寒内盛(淡紫而湿润;外伤;酒毒。

望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

1.老舌多主实证;嫩舌多主虚证。

2.胖大舌—多主水湿、痰饮内停;肿胀舌—多主湿热、热毒上壅;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3.点、刺舌—主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4.裂纹舌(失于濡养—主阴血亏虚(阴虚+血虚、脾虚湿侵、热盛伤津

5.齿痕舌—主脾虚、湿盛证

望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

1.痿软舌—主气血俱虚、阴亏已极

2.强硬舌—主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肝风内动夹痰阻络

3.歪斜舌—多主中风或为中风先兆(肝风内动、痰瘀阻络或风痰阻络

4.颤动舌—多主肝风内动

5.吐弄舌—多主心脾有热;亦可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6.短缩舌—主(气血虚、津伤、寒凝、痰阻;绊舌亦可显现出舌短缩。

7.舌下肉阜部有金津、玉液;舌下络脉短而细—气血不足;紫粗胀—血瘀。

望舌苔

1.薄苔—多见于疾病初起,病邪在表;或正常。厚苔—多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湿浊食积。

2.润苔—津液未伤。如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

3.滑苔—水湿之邪内聚,主痰饮、水湿(寒证

4.燥苔—津液已伤(邪热炽盛,汗吐泻后,过服温燥药物;痰饮、瘀血内阻

5.糙苔—热盛伤津之重证或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6.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病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7.腐苔—苔质颗粒疏松,形如豆腐渣,揩之易去;病机—食积痰浊,阳热有余。腻、腐苔—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8.剥(落—主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

9.全苔—常主邪气散漫,多为湿痰中阻;偏苔—提示该处所候脏腑有邪气停聚。

10.真、假苔—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

11.白苔—正常舌苔,亦主表证、寒证;

12.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

13.黄苔—主热证、里证

14.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新浪微博|拓睿医考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