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节气流转,一年又一年,一日复一日。转眼,夏至已至,万物向阳。在今年6月21日17时14分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意味着高温的炙烤开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恪遵宪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夏至无疑是一年中的大日子,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四个日子(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一。春分、秋分把阴阳分半,而夏至、冬至则是阴极而阳,阳极而阴。就夏至而言,阳旺之极,一阴始生,相当于一日的中午12点,或一个农历月的十五满月。所以夏至养生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夏至阳热盛极始衰,一阴始生,故夏至后天地之气逐渐下迫地面,闷热之感将逐渐明显,而闷热与潮湿更进一步则逐渐为暑气,故防热防暑防湿将逐渐成为主流。而此时恰逢期末暑假前夕,各类考试纷迭而至,除常规防暑防晒外,还应注意合理安排作息,积极调整心态以及充分补水、科学补充盐分。家中常备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人丹、清凉油、生脉饮等。如中暑不适严重者,当及时就医。我们当顺应四时,做好饮食调养。传统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时多食咸味以补心,因咸入肾,补养肾水,肾水上行以敛心火,不致心火过旺。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季炎热而汗出,这是自然现象。不少人怕热、怕汗,贪凉而猛开空调。岂不知冬冷夏热本是天地自然规律,硬生生把夏天变成冬天,是凉快了,但卫气被寒凉一侵,则营津不能外泄,继而阳气不能向外升浮,这样就逆了天地规律,从而引发感冒、咳嗽、胃肠不适、关节疼痛、心脏病等疾病。逢夏阳气当升浮而反收敛,是让机体提前进入秋冬了。如此度夏,伤损的反而是自己的健康,不得不知!传统中医认为,夏至位于离卦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开始,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慢慢深呼吸,以排除心中杂念;渴则饮热茶,而非冷水,此时饮冷最伤中阳;喝绿豆汤可清暑解热,但中焦虚寒者忌多服;喝乌梅冰糖水,以敛降浮火之功! 夏至时节,外热而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容易伤损脾胃,令人吐泻或腹痛。比如:西瓜、绿豆汤等,虽有解渴消暑之功,但千万不可过食,尤其不可冰镇食之。西瓜、绿豆之类毕竟性凉,多饮伤损脾阳。体质偏于寒凉者,尤当忌之。我国民间素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饮食传统,夏至这天,很多地方的面馆都特别热闹。还有的人喜欢在家里自己做手工面,据说夏至吃热面有“辟恶”之意,是说吃热面可驱除邪恶。热天吃热面可以多出汗,以去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喜欢在此时节吃西红柿浇面,甚是心爽!一方面,做面的小麦有补虚养胃、强筋益力、除热止渴之功,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亏虚、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缓解之性,而西红柿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效,酸味能起到敛汗、止泻、祛湿的作用,可以预防流汗过多而导致耗气伤阴,有助于健胃消食。西红柿浇面实在是人间美味,大家一起咥一碗,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