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弃敦煌”这枚印章蕴含了哪些信息

 春泥2018 2022-06-20 发布于天津

图片

“老弃敦煌”这枚印章蕴含了哪些信息

大概是2006年秋季的某一天,在北京古玩市场,笔者的眼睛被一枚品相完好的寿山印章所吸引,这是一方无钮素章,石质微透明,温润如凝脂,十分类似寿山老坑的鳝草冻石。

图片

印文“老弃敦煌”,是铁线篆朱文,线条刚毅俊朗、如奇峰挺拔、壁立千仞刀法纯净干练,犹如斧劈剑砍一般淋漓酣畅

再认真端详四个立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的边款,字体行中有楷,楷中有隶,以刀代笔,苍劲古拙,好一派“人书俱老”的大家气象。

图片

          印面尺寸3.6/3.6cm

据此,虽不能准确判断其是否为名家之作,但可以肯定,此印不仅非同寻常、而且可能还蕴含着一段久远的文人故事。因为,我从边款内容中,粗略读懂了一点关于印章主人与治印人之间的过往交情。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便毫不犹豫地将此印收入囊中。

图片

当时心仪的主要是这方章料,心想,即便不是名家作品,仅寿山石的“鳝草冻”就足够名贵。与此同时,对“老弃敦煌”一词既陌生又好奇,作者用这四个字作为闲章内容,是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图片

后来,经过多方查找资料和历时数年的综合考证,终于搞清楚了“老弃敦煌一词的出处。

据《汉书 陈汤传》记载,议郎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汤曰:延寿、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 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谗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难,以防未然之戒,欲专主威,排妒有功,使汤块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无罪,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臣旅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

图片

大臣耿育上书皇帝为陈汤蒙冤鸣不平,其本意是指有功之臣不仅得不到重赏反倒在年老时被朝廷发配边关,个中意味深长、情绪激昂而悲怆。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现代篆刻名家方介堪、陈巨来、顿立夫三人都曾刻过名曰“老弃敦煌”的闲章,其中,记述比较详细的是方介堪为张大千刻印的过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张大千邀约方介堪在上海会面,并展示自己三年前在敦煌临摹的画稿,方介堪遂刻“老弃敦煌”闲章以赠之。应该说,这一枚印章并不适合张大千的画作,或许方大师也没有读懂“老弃敦煌”的真正含义。限于篇幅,本文对此暂时不作多议。

图片

印文的来龙去脉基本梳理清楚了,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研读边款的内容,咸丰己未,先生将赴胡文忠公之招,鋆曾写图,并赋七古以赠于将发也。匆匆购得此石,先生顷刻奏刀,兴到之作,神妙无似,不第魄力沈雄已也,而先生亦极得意。屈指廿年,恍然在目,而鋆亦冉冉将七十矣,然亦何幸获此,殆与斯刻同不朽云。光绪九年试灯日,追溯其始,乃为赞曰:

这段文字生动记述了被称之为“先生”的人与“之间围绕此方印章而经历过的往事,时间跨度竟然是二十年。由此得知,该印刻于咸丰己未年(1859年),涉及到的人物有“先生”、“和胡文忠。

关于此印作者,多条线索最后指向的只能是他,即晚清篆刻界泰斗级人物吴熙载。

熙载(1799-1870),原名廷飏,号让翁,五十岁后改字让之。一生治印数以万计且不大习惯落款,他和汪鋆是同乡好友,二人过从甚密,吴为汪治印不计其数。

图片

这枚印章的可贵之处在于边款是由汪鋆本人在光绪九年(1883年)补刻的时隔23年,汪仍清晰地记得当初先生为他治印时的场景,边款内容表达了两个文人在离别之际诗书画印往来的浓厚情谊,抚之品之让人心生万分感慨。

熙载将被胡文忠招去编书,临行前与汪辞别,汪作画并赋诗相赠,匆匆忙忙买了块印石,先生兴致勃勃,运刀如神,刻下了“老弃敦煌”四个字,与其说是赠送汪鋆的,倒不如说是对自己年满六十、仍然颠沛不定的生活现状所发出的慨叹

事隔二十多年,当汪鋆将近七十岁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某一天就忽然想到要在这枚印章上刻上边款,透过文字和刀法,我们可以想象汪鋆彼时百感交加,睹物思人,心绪起伏,单刀直入,一气呵成,这段文字也为后人留下了玩味无穷的遐想和追思。

图片

          印章高度5cm,重量172.8k

美中不足或者说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印石面积限制,边款全文还有28个字被刻到另一方印石上了:老辣痡峭,气横九州,斯冰内蕴,金石外遒,超元轶明,惟汉与牟。汪鋆谨赞。”这是汪鋆对“老弃敦煌”印章的专业评价,刀法老辣,大气磅礴,内含李斯、李阳冰之法,金石韵味四溢,几乎超过元、明两代,直追汉印风范。 

一枚小小的印章,从诞生至今经历了163年,透过它,我仿佛看到了其中承载的岁月沧桑、人事代谢。又仿佛看到吴熙载欣然奏刀、石屑四溅的得意,还有汪鋆在昏暗的灯光下,摩挲这枚印章时的怅然与追忆深厚友情的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