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一天重点讲了以下几道题,逐题简述思路 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质量m=0.6kg、电荷量g=+3x10-3C的带电的小球,用一根长L=0.2m且不可伸长的绝緣轻细线系在一方向水平向右、分布的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的O点。已知A、O、C三点等高,且OA=OC=L,若将带电小球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B时速度恰好为零,取g=10m/s2。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2)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速度最大时细线的拉力大小; (1)问不能直接写,从A到B,列动能定理。解出电场力和重力大小关系。 (2)问,先求速度最大值,从A到未知位置(虽然心知肚明,不过阅卷是看思路的,因为没写到纸上是无法感应你的脑电波的)设一夹角(摆线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行),再整一个动能定理,转化成就最值问题,熟悉了就直接写答案,不行就利用数学方法求最值。建议用求导,熟悉数学上求导。求拉力受力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3)若是(1)、(2)做得太顺,感觉(3)问还是用动能定理,那就大错特错了。(1)、(2)问是基于受力分析上的规律应用,不是空穴来风,受力分析之后,发现不是恒力运动,对物理过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速度的路子就堵死了,只好对过程选用动能定理。(3)问分析受力和初始运动状态后,发现C到B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C到B,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都行,恒力吗,汤宽水大,选择的范围广,但在B点有个坎,到了B点速度方向是沿CB方向,细线也绷紧了。接下来就要开始圆周运动,B点是一个速度突变点,垂直于细线方向的分速度保留,平行于细线方向的速度就被沿半径方向的力给改变为零了,接下来从B到A再用动能定理。 受力分析是基本功、牛顿定律用主要用于状态、动能定理用于过程 2.图中虚线a、b、c、d、f代表匀强电场内间距相等的一组等势面,已知等势面b上的电势为0。一α粒子(氦核)经过等势面f时的动能12eV,从f到b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6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势面c上的电势为1V B.该α粒子一定能到达等势面a C.该α粒子经过等势面d时,其电势能为-5eV D.该α粒子经过等势面f时的速率是经过b时的 也是一个关于电场力的题,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的意图就是想告你每过一个间隔,电场力做功相同,题干应该加一句只有电场力做功。A、C、D能判断是与非,B项坑比较深,犯得是主观主义的错误,把好多题目中没说的条件给脑补了,你补上的仅是可能,就不能一定,粒子的初速度方向未知,不可以主观认为垂直于等势线方向。这种脑补的错误特多,一说加速,就补为匀加速,一说运动,就认为匀速。乱补一通,补坏了,现代人的通病,一旦身体不舒服,想着就是吃点啥,殊不知,就是因为吃得多不舒服的,保持饥饿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思考。能量守恒定律成立的运动不一定能实现,很简单,这天气,窗户外的热量能主动进入户内吗?能量守恒了也不行啊。能发生的物理过程能量肯定守恒,能量守恒的物理过程不一定发生。将来要学,还有个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题实际达不到考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高度,从运动学入手就行,分析清楚受力,初始运动条件不明晰,导致有两种可能的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和类斜上抛运动。 和1题相比,还是受力和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继续用。 3.如图的电路中,甲图中R1为一滑动变阻器,R2、R3均为定值电阻,且R2=135Ω,R3阻值未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右端滑至左端时,测得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源中流过的电流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两点是滑片P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得到的。求: (1)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为多少;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当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结果保留2为有效数字) 接下来是电路问题。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表现。 (1)问看图像,数形结合的思路。高中物理,从教18年,还没碰到对于线性图象,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看作是这类问题的通解。这里的数指函数,是指用物理规律列出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电源的路端电压和干路电流之间的关系,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变形。 (2)对A、B两点下手,A点对应R1接入电路阻值最大时,B点对应R1短路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对应阻值下的干路电流,欧姆定律列对应阻值、电流、电压的关系。 (3)问啥列啥,都是纯电阻,那个式子也行。也可以从图象入手求最值,不过求出电压、电流后还需求变阻器阻值,还不如干脆直接求阻值。 串并联电路特点(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两个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的常用规律。有点象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及功能关系解决力学问题时的地位。 4.某同学想运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流表A的内阻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始终符合实验要求, ①为了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他在闭合开关之前应该将两个电阻箱的阻值调至 (填“最大”或“最小”),然后闭合开关K1,将开关K2拨至1位置,调节R2使电流表A有明显读数Io;接着将开关K2拨至2位置,保持R2不变,调节R1,当调节R1=34.2Ω时,电流表A读数仍为Io,则该未知电阻的阻值Rx= 。 ②为了测量电流表A的内阻RA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E,他将R1的阻值调到R1=1.5Ω,R2调到最大,将开关K2调至2位置,闭合开关K1;然后多次调节R2,并在表格中记录下了各次R2的阻值和对应电流表A的读数I;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他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利用图像中的数据可求得,电流表A的内阻RA= Ω,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E= V。 电学实验,学生看着就怵,看看有多少信息。 (1)K2切换,电路比较简单,一条龙串起来的电阻,计电阻的都算上,列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我现在特烦随意给有些方法起名字的,不知道物理界哪来那么多的教材外术语,把正经的理论都不知道了,只知道一堆显逼格的类似“黑话”的术语。摩擦角、自锁、黄金代换、等效替代法、半偏法、补偿法、电桥法等等。这就是黑话中的等效替代法,不知道这个黑话,一点也不影响解题呀。啥叫等效替代法,真还没有资料能通俗地给解释一下。北京的扈老师解释的最通俗,我给稍微加点醋,上幼儿园的理科小直男曹冲,称象用的就是这个办法,大象和石块不同时上船,先象后石头,石头代替大象把船压到划痕那里了。曹冲的老爸比较有名,自己了解去吧。这里的被测电阻就是大象,R1就是石头,电流表就是划痕。 (2)测电动势、内阻四法之一,电流表和R1的阻值等效为电源内阻,列表达式看图象,又是数形结合的老路,不等效为内阻也无所谓,一列关系式,结合图象就搞定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好好用,使劲用。这个题里是一直用。这名称、那俗称,会用规律那都无所“畏”。 5.如图1所示,电源E=12V,内阻1Ω,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9V,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9Ω。则( ) A. 灯泡L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B.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13.5W C.灯泡L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是2W D.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至少为6Ω 曲线直线找交点。 A.灯泡电阻是图象割线斜率的倒数,不是切线,有好事者问切线斜率反映啥,只能回答,现阶段物理教材中还找不出他能反映的一个量来,不用胡思乱想了。 B.看图象画坐标计算了事; C.灯泡消耗最小,R的有效阻值就要最大,列出灯泡的电压、电流与R、E、r内的关系,怎列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告了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一般要用,像是小说里挂在墙上的手枪,不用就不写了。 D.这个的意思是灯泡的电压不要超过9V,言外之意就是R和r内共同分担的电压要不少于3V,灯泡电压9V时通过图象可得出流过他的电流,也就是干路电流,这样就可以求得R和r内的总阻值,R也就知道了。 6.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铅笔芯的电阻率 (1)首先用多用电表欧姆档粗测铅笔芯的电阻。连接电阻前,电表指针指在最左侧0刻度位置,选择“x1Ω档”后要进行 (填“机械”或“欧姆”)调零,某次测量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Ω。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此铅笔芯的直径d,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d= mm,用游标卡尺测量此铅笔芯的长度L,如图丙所示,则L= mm. (3)用伏安法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阻,测得铅笔芯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铅笔芯电流为I,则该铅笔芯的电阻率ρ= 。(用所测得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总结今天的解决问题思路: 电路问题的处理: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单电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匀强电场中的力学问题:受力分析是根基、牛顿运动定律(处理状态问题)和动能定理(处理物理过程问题)是双翼,根基保证站稳,双翼保证飞好,缺一就不完美了。 读数找通法 实际上把物理规律理解通了,不同的题目,都就一个样了。 |
|
来自: 新用户65120Jo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