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伟老师聊太极[59]

 winriman 2022-06-20 发布于中国香港

♂谷主(右一)与康伟(右三)于鸿坤(右二)两位老师交流理法

全民太极App会员群聊拳记录

裆走下弧为哪般

裆走下弧,前提是要能落胯、开胯。要落胯、开胯,就必须会松胯。

想要真正松胯,就必须能虚领顶劲,拎住上身。上身砸在胯上,就永远别想松。太极的功能,是环环相扣的。

旋腰转胯,两胯的虚实转换是腰说了算的,所谓虚实在腰,主宰在腰。

(拳友:为啥会有裆走下弧的理法,它的意义何在,它的提法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两胯之间没有裆劲的连接,两胯是断的。一而二,二而一。裆胯走上弧,像个拱桥那样,就只能顶了。

太极拳的要求,都是最后要用到技击效果上的。裆走下弧是走劲的一个过程。

'人刚我柔谓之走'!是走身体里的劲,不是走步子。

推荐两位老师的拳

练杨式的好好看看刘高明先生这个拳。

跟如今僵滯死板,呆若木鸡的杨式拳差别有多大。

(拳友:请老师解拳,我只觉得这拳打的中规中矩没毛病,其他看不出来)

你打拳注意啥,你就看啥。看看腰动了没有,看看胯是死的还是活的,看看支撑腿是顶的还是软的,看看运行时所有的关节是不是都在动,看看转关的连接是不是圆的?

练太极拳,你就得具备太极拳的基本要素。

没“劲”,没“阴阳”,哪来的掤捋挤按。真正的掤捋挤按,都在这里呢(董虎岭拳架)这才是真正的杨式太极拳。

没懂劲之前,根本走不了劲,劲走不了,不可能有呼吸,劲的呼吸没有,哪来阴劲阳劲,没有阴阳之劲,哪来的收放。

看看以身带步,带的多好,下动上领。

太极拳,不是肢体运动,而是知觉运动!

中国的很多学问,是通过“知觉”感知出来的,虽然看不见,但都是真实的存在。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松松松,太极功。

我们讲了很多的意识控制,运动原则,但最重要的就是都要在放松虚无的状态下运行。

复归天真,纯乎自然。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练太极拳,就别跟自然戕着来,别跟自己找别扭。

无极太极

两仪,四象,八卦不过太极的变化而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了太极,无极那个原始本体本性就没了吗?

一片平静的湖水,一流动起来,会变成另一物吗,卷成了漩涡,又是一种不同的一物了吗?掀起了巨浪,就又是另一种东西了吗?

一本散万殊,万殊归一本!中国古人认识自然世界的朴素世界观!

所以,不归无极,一切都免谈了。

你根上就不是水,谈什么水的各种变化和作用啊!

对基本的文化思想没认知,没概念,在这种文化思想下产生的太极拳也就说不清楚了。

中国人没了自己的文化,也就没了自己的太极拳。

太极图,就是天地阴阳变化的自然缩影,是太阳自己画出来的。

体现的是天地自然运行的先天自然规律。

太极拳,就是按照天地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运行的拳术,所以,要把太极图的内涵搞清楚,才能指导太极拳的训练。

老师,'一接点中求'啥意思

精练以极,极小亦圈。

越小小到无圈处,方知太极真神妙。拳论说的很清楚啊。

把圈能缩小到一个点,仍然有阴阳变化,阴阳点中求!

再小的点,意识中仍然能有虚中,这个点就还是一个太极圈。

这就是“有中定”的点。功夫越精,太极圈就越小。

身体不能松透,气机不能收敛,这事根本干不了。

意是太极拳的核心

没有“意”,就失去了太极拳的核心。“意”由何来?心之所发谓之“意”。

心何以“正”?心有主宰,百骸听命。

心何以“宰”?宰乎心者,理也。无理不生意,无意不率形。

这些思想理念,不光是太极拳,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心无主宰,任何事情都会“妄做”。

松沉不是坠身体

(拳友:一些拳友一个劲儿的“松沉”,结果体重压坏了膝盖。)

松沉,是通过放松的训练之后,松通了把气沉下去,贯通至脚底,不是把身体沉下去,最要命的就是把沉气当沉身体!

松开、松散、松通、松空,最后才能有“松沉”!

阿齐现在已经能实现腰胯的松沉了,只是还不熟练,还没有形成自然习惯,等练到自然习惯了,一有意识,力就沉了,人就空了,虚实转换就是一瞬间的事,快如闪电。

其实太极功夫没那么难练。说难,就难在要换得了脑子。三年一小成,此言不虚。

就是一松的事

说到底,太极拳就是一松的事,老外都搞明白了。

关键是你信不信松,练没练松,会不会松。

这是初级阶段的训练,等你有了“劲”的时候,松的过程中,劲就已经打人了。即化即发,化即是发,发即是化,阴阳相济,五阴五阳,不偏不倚。

别总认为一松就没劲了。松到没有力是第一步,归无极。

然后劲就能从这个没有力的状态下产生出来,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

松松松,太极功,但现在基本上没人会相信这个过程,所以真正的太极劲也就练不出来了。

这老外演示的是第一阶段的效果。

老外确实比国人认识太极拳了。当我们还在热衷研究什么三角力、杠杆力、圆转力的时候,老外已经知道这些都不是太极的东西了。

内性自发。像一个弹簧,你碰它的同时,它自动就弹你了,就是这个本性自发。

所谓把什么都忘了,意思就是你什么都没想干,它自己的本性就体现出去了。

要注意的是自己的随时平衡,而不是去搞别人的平衡。这点老外说的很对。

武术的散手,都是要训练的,不是练练套路就能去用的。

连接手都没练过,就是个乱打,哪有“术”可言。

区别

(两个视频)一个努气用力,一个行气走劲。

发力浑身僵硬,发劲周身松柔。

发力是外练功夫的事,发劲是内运功夫的事。

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我们平时看到让人羡慕的的所谓好拳,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僵紧发力的)。练了一辈子,都是太极拳不能要的东西。

发劲没那么好看,外面看不出啥,就是一松一逛荡的事。

练太极拳,咬牙坚持下苦功,没用。都是在做加法。

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做减法。

太极拳,是'不丢不顶,舍己从人',想要不跟别人较劲,先要学会别跟自己较劲,咬牙瞪眼强为的事别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