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和两河流域虽然都有上古大洪水的传说,但两河流域的大洪水历时较

 real寿元调养 2022-06-20 发布于山东
中国和两河流域虽然都有上古大洪水的传说,但两河流域的大洪水历时较短,在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大洪水只泛滥了七天,七天后洪水就退去了,吉尔伽美什修建的大方舟在一个山顶上停了下来。在《圣经》中记载大洪水虽然长点,也只有40昼夜。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大洪水延续的时间要长得多,从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到尧舜禹三朝的连续抗洪,至少历经数百年。为什么中国和两河之间关于大洪水的记忆会有这么大差异呢?是中国经历了多次大洪水,还是中国的洪水周期特别长呢?
我个人认为,这和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关,中国的青藏高原号称“亚洲水塔”,是亚洲多条主要河流的水源之地,包括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气候变暖,最后酿成大洪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而是有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最初阶段应该是高原上的雪水融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高原湖泊决堤。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事实的真相很有可能是共工这个主管水利的官员,因夺权不成,制造了上游堰塞湖的决堤。而女娲“补天”的传说,更可能是中华先祖用石料堵住青藏高原洪水下泻的决口。古人以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堵住上游的缺口就是“补天”了。
到了尧舜禹时期,出现了大洪水的终极阶段——海水倒灌,《孟子·滕文公》中描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尧舜禹三朝都在与洪水做斗争,可惜的是,中国稻作文明的中心良渚文明在这次大洪水中消失了,这也没有什么奇怪,浙江良渚遗址的海拔只有两米,而被称作尧都的山西陶寺,海拔572米,海水再怎么倒灌,也达不到这个高度。这也是黄河流域文明在大洪水中被保留下来的原因。
到了大禹时代,海水倒灌已经停止,很多沿海地区的水位已经降低,大禹疏浚的抗洪方式得以成功,否则,到处汪洋一片,往哪疏导啊!
两河流域本来就气候干燥,在气候变暖的早期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只是到了海水倒灌的最后阶段,才被洪水湮没,而且两河流域地势平坦,海水退去后也不会出现淤积,所以受影响的时间较短。
中华文明等于是经历了大洪水从生成、发展、高潮到结束的全过程,还赔上了高度发达的良渚稻作文明,尽管历尽艰辛,还是走出来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从文明初期就充分体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