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之“课程性质” 【一】“问题研究卡”是什么? “问题研究卡”(模板如下)是通过一张小小的卡片,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与学科特点,研究一个小小的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数一数,一共多少个? 这是同学们学习了“认识角”之后设计与运用的。 在这一单元的相关练习中,经常会出现“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角”这样的题目,而同学们由于思维没有条理性,数出来的个数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于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同学们在这个方面学得更加扎实有效,“数角”更加准确无误。 1.课堂上先“小试牛刀”课堂一定是“练兵场”,也是“试金石”。 在课堂上,我用下面的题目作为引子,来激励同学们进行不断挑战。 先来一个简单的: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角? 这个难不倒大家,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一共有3个角! 再加划一条线,变成下图,还是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角? 难度增加了,还是能挑战出来的。 通过讨论,觉得必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很重要。比如,从最小的角开始数起,如果一个小解算一格,那么一格一格地数,有3个;两格两格地数,有2个;三格三格地数,有1个,合起来一共有6个角。 于是,问题研究卡出来了: 这个,课堂上来不及进行了,请同学们带回家自行研究,明天来交流与分享。 同学们就这样,“带着问题出课堂”,开始了新的探究。 这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着他们学习的持久力呢。 接着上期的说法,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我认为应该包括:专注力、思维力、持久力、精确度、创造力……列举虽然不全面,但是至少列举出来的,就是我们当下就着力去培养的。 2.课外来个“拓展延伸”就这样,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变成了一场智力与核心素养的大比拼,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同学们已经找到其中的规律了,那就达到目的了。 最终,我和同学们一起总结的“数角”的方法(规律)是: 有几格,就用几加到1。 这样的总结虽然不是很规范,但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呢。 举个例子吧(注意:举例子是一种很好的说明事物本质的方法)。比如图中中如果有5格(即5个空档),就有:5+4+3+2+1=15(个角)。 这样一样,同学们就逐步感知到“规律”(方法)的强大! 如果这样搞好了,就来接受下面新的挑战吧。 这类问题使用的数学方法没变,还是“有条理地思考”,这是重要的思维方法与思维习惯,如果成了“习惯”,就厉害了! 上面的两组中,第一组比较简单。之后发现,同学们都会在第二组上“卡壳”。 这是对“条理性思维”的新挑战! “条理性思维”与“工作记忆”是连在一起的,如果“工作记忆”跟不上,就一定要借助于纸笔,也即要记下每一步的数到的个数。现在分析解答如下: 一格一格地数,有6个,在下面写上“6”; 两格两格地数,有7个(同样要记下,下同);这样的难度是有学生只数了横着的,忘了竖着的;有同学数了竖着的,忘了横着的;应该是横着、竖着都要数出来; 三格三格地数,有2个,记下2; 四格四格地数,有2个,记下4; 六格六格地数,有1个(没有五格的长方形); 于是,合计一下:6+7+2+2+1=18(个)。 真正做到一次性数正确,真是不容易地事情,这考量孩子多方面的本领。比如思维的条理性、精细性、聚集性;工作记忆的容量,纸笔使用的习惯,多种良好思维习惯和学习的习惯,才能最终奏效。 这是一种长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 最后,说一下,要想算出更多长方形格子的总个数,比如8格型、10格型,如果还像上面这样数,当然更是锻炼本领的好机会。 当然,我们也可以参考下面的更快捷的方式。 但是,为什么我在文中的开始不推荐了,因为这样的东西是人类经验积累中不断生长的,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来“生长经验”,而不总是“抄近路”,得不到锻炼和历练的机会。 须知:成功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