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来到常州老城所在天宁区,远远看到两塔矗立,夜景更是霓虹闪烁。其中之一天宁寺宝塔,为2007年建成的新塔。另一座位于红梅公园之内的文笔塔,则是清代遗构修葺而成,应该属于古塔范畴。因而来到常州访塔,先从文笔塔说起。 据载,文笔塔为常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时期,在时称兰陵的常州所建的建元寺。后唐乾元年间寺院再次扩建,至北宋时期改名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洪武年间重修称太平讲寺,塔因寺而名太平讲寺塔。从这个方面而言,文笔塔与现立于东市河通吴门旁的一对石经幢颇具渊源。后寺院遭遇毁废仅存一塔,有了明代杨万里的诗句:'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寺毁后塔失去了浮屠内涵,矗立郡中犹如文笔峰,有了文笔塔之名。清末光绪年间再度重建,但塔刹及外围木构又毁于日军战火。如今看到的文笔塔,为建国后的1982年,在清末砖结构遗存的残体上,经美籍华人刘碧如出资修葺后的,恢复保留了其清塔的原貌。 ![]() 常州文笔塔 ![]() 常州文笔塔 ![]() 常州文笔塔 ![]() 常州文笔塔 ![]() 常州文笔塔 ![]() 常州文笔塔 常州文笔塔位于红梅公园西南门内临水丘地上,四周绿树掩映碧水成湖。砖木结构楼阁式塔,七级八面通高48.38米。塔筑于青石叠砌基础之上,平面八边形转砌塔身,外围七层木构檐廊,底部周圈抱厦。出檐筒瓦覆面,檐角上翘悬挂铜玲。底层南北设塔门,上部六层各面间或不同方向设拱门与假门,门两侧设装饰性盲窗。上部八脊青瓦封顶置塔刹,刹杆由六层中心通天木直插刹顶,串接覆钵刹座、仰莲座、七重相轮、宝盖、承露盘、宝珠、宝瓶。其中铜铸仰莲座为清光绪原物,顶部金色葫芦形宝瓶重大1500公斤。塔内中空,由一层塔门可进入塔室,沿木梯拾级而上,登高望远。 以文笔古塔为中心,塔对面营造笔架山,一侧建设文笔园。文笔楼、梦笔轩、夕佳亭、墨香榭青瓦白墙,文思桥、星聚桥、文笔桥造型各异,与石砌砚池巧妙布局,形成古今辉映的江南园林组团。由此造就的'文笔夕照’,名列红梅公园八景,再现常州人文厚重历史景观。 ![]() 常州文笔塔旁笔架山 ![]() 常州文笔塔旁文思桥 ![]() 常州文笔塔旁文笔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