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到底拼的是什么?三流家长拼成绩,二流拼素质,一流拼眼界

 谢耳朵馆长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黄静洁说:“用大视野育人,而不是用小视觉养儿。”
培养子女成才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每对父母都有一箩筐的育儿经验。教育到底在拼什么?三流家长拼孩子成绩,二流家长拼孩子素质,一流家长拼孩子眼界。
不同的层级的父母各自形成的育儿观念也不同,但残酷的说,结果是检验经验的唯一标准,育儿理念好坏与否,孩子最终的表现结果最能说明。
那些一切以成绩为准绳教育子女的父母,最终并没有迎来子女蜕变成人中龙凤的欢乐大结局,大部分最终和他们自己一样,只是普通的打工族。
那些重视子女素质教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后相对活跃,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那些致力于培养孩子眼界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成年以后,往往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没错,这是一个“拼”父母的时代,且拼的不仅仅是物质经济,更多的是父母的思想、眼界、格局。
若父母没有大局观,只盯着眼前的小成绩,孩子难免就会被带入歧途,从而错过真正成长的机会。但可悲的是人类群体中拥有较高认知、思想水平的人,永远是少数。
且由于当前的教育环境,以至于我们的大部分人孩子在最该接受自然天地熏陶、见识世界的年纪,普遍被困在四方教室里做枯燥的卷子。
十年如一日的应试生活使得本该充满活力的新鲜生命,日趋死气沉沉,那些对生命的探究欲早就被乏味的考试消耗殆尽。
最终我们会发现这批孩子对天地万物的感受力极其迟钝,也不太愿意积极主动的去思考、争取什么。我们亲手,将各个领域的“爱因斯坦”培养的平庸无为。
而真正优秀的家长,从来不局限于孩子的成绩,他们会在孩子年幼时期尽可能的带其去见识、观察世界,培养其眼界格局。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那么小,什么都看不懂,有什么必要带着去看世界呢?
其实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思想罢了。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是说一个孩子在6岁之前会无意识地从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吸收信息,这些信息会刺激TA的神经树突快速成长,大脑快速发育。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在年幼时期的所见所闻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突然想起海明威的那句话“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环境对人的影响超乎我们想象,且不知不觉悄无声息。
父母们以为无所谓的环境,往往会对孩子命运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孟母才会为了孟子,三次搬迁。
父母是孩子的掌舵人,只有父母思路清晰,孩子才有可能不走歪路。识大体、明大理,不为小利纠缠,人生才会广阔。
如《诗词大会》上,落落大方、对诗词信手拈来的武亦姝,她优秀的背后是父母多年的用心培养,例如武亦姝的爸爸下班后从来不会自顾自地看电视,而是陪着女儿看书。
在女儿成名后,他们更没有借此发挥获取世俗名利,而是教育女儿淡泊名利,继续安心学习。
武亦姝的妈妈曾说:“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强求孩子拥有好成绩,不如陪孩子看会儿动漫,当然感受了全然的关注,生命内部得到了安全感,自然就会向外去探寻,此时身为父母的你根本不需要过多的付出,在必要的时候引导即可。
世界上没有天生优秀的孩子,几乎所有优秀的孩子都是优质教育的结果,所以为人父母,请不要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孩子的现状是你自己铸就的,不要责怪任何人。当然也没有天生称职的父母,在没有成为父母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如何做父母。
能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父母,都经过了不断努力的学习,遇到棘手困惑的问题,不轻易放弃,而是竭尽全力寻找方法解决。
所以说为人父母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最关键的部分其实是教育父母。
优秀的父母不会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如何,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有耐心安抚孩子的坏情绪;给孩子准确的引导,不管在任何时候都给予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他们会收获一个人格健康、生命力旺盛的孩子。
所以教育到底是什么?其实所有的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当父母自我教育成功了,教育孩子的事儿,不过是水到渠成。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