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如果说,跟领导汇报工作,必须要带一样东西,你认为会是什么? 1 前天,一位同事将做的报告发给了我。 看了报告之后,我喊他来我的办公室。 但我没有说是什么事情。 然后他两手空空就来了。 进来坐下后,我开始说关于报告的修改意见。 他就坐在对面,听着。 我停顿了一下,正好有个电话进来,我就让他先出去了。 等我再次喊他进来的时候,他依然是两手空空。 关于这个报告,他是牵头人,还有一个同事在配合他的工作。 于是,我将这个配合工作的同事也喊了进来。 两个人都两手空空。 我暗示他们各自手头也拿一份报告。 一般情况下,我会告诉他们报告的逻辑,报告里会有明显的小问题,也会指出来。 他们显示出了无动于衷的架势。 我立马来气了,我问他们,你们是打算用脑子记忆吗? 配合的同事,赶快出去了拿了笔记本电脑进来。 那个主导的同事,依然静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 我说完后,让他重复我刚才都说了哪几点? 他还没说完,我就打断了。 说的支支吾吾。 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 2 这让我想起在北京的一件事情。 当时,项目组分了很多工作组。 每天晚上,各个工作组都会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有一天,某小组汇报工作的时候,领导就随即打断,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个小组有三个人,然而,没有一个人在做笔记。 领导说了几段意见之后,直接发火了。 拿出了笔记本,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 他说,“你们不记,我帮你们记好吧。” 吓得小组长,赶快掏出了本子。 其他几个组员也傻眼了。 按道理说,在这种汇报中,小组长应该安排一个人,专门做会议记录。 但他没安排。 其他人也没有主动做记录的意识,谁都没有去做这件事情。 这很可能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领导今天说的问题,明天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修正。 因为你很快就会忘记领导说了哪些。 即便记得领导对哪些部分做出了指导,也很有可能不记得指导意见的具体细节,从而错过重要意见。 ![]() 3 去领导办公室,为什么一定要带本子和笔? 为什么领导都很介意员工是不是动笔了? 原因就在于,信息漏斗和遗忘曲线。 先说信息漏洞。 ![]() 首先,在信息传播端。 一个人心里想的100%,嘴上说了80%。 其次,在接收端。 对方说了80%,你听到了60%,听懂了40%。 三天后,你只记得了20%。 最后,在执行端。 在落地执行中,你完成了10%。 看看,在信息传播、接收、执行过程中,信息衰减了多少? 信息随着传递衰减了。 再说遗忘曲线。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你现在记住的东西,20分钟后,就只剩下58%了。 ![]() 1个小时后,只记得44%。 1天后,只记得34%。 1周后,只记得25%。 记性再糟糕一点,你可能只记得一个点了,具体这个点怎么执行都不记得了。 信息随着时间衰减了。 最近公司进行了职能调整,我之前负责的一项工作,分配给了其他部门。 那项工作,我们已经拿出了方案,而且也跟上级单位进行了沟通。 当时我们沟通了很多要点,因为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我就没再留有痕迹。 一周后,接收部门咨询我一些细节的时候,我也已经记不清楚了。 果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4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即便当场记住了,过后很快就又忘记了。 更何况,一个端正的态度,在领导心里也特别重要。 无论你去领导办公室,是汇报报告,汇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还是其他什么事情,请你一定要带上一个本子,带上一支笔。 万一领导要交办事情呢? 这个时候掏出手机记忆,显得你不够专业。 记在大脑中,又很容易衰减遗忘,让领导觉得你办事不力。 等到领导问你,“小白,那天我交办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你却一问三不知,只能在他那里得到一个不靠谱的印象。 职场无小事,任何一件小事,都能看到你的职业性。 随着这样不靠谱小事的积累,领导对你的信任也就没了。 反之越多小事的信任积累,领导就会交办给你更为重要的明星事件,你也会更容易被看到。 职业的态度,专业的技能,闭环管理的思维,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世界正在奖励这样的职业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