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成化青花瓷器如何出售,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赏析

 瓷极 2022-06-22 发布于广东

  明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成交价:HKD 56,120,000

宫盌弧壁圆滑,口沿微撇,隽秀蕴藉,犹如华葩半开,臻埏埴之巅。淡蓝宜漫抹,浓青善勒骨。外壁巧绘秋葵连枝,蜿蜒曲回,四美竞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绽。嫩叶有芒掩映花间,新蕾无意独伫媖娴。盌心团花框双圈,葵瓣旋卷而发。内壁环饰连枝秋葵,与外壁类同,然姿影稍异,更添意趣。盌沿里外、足上各缀弦线二道。通体罩施釉料,透亮若脂,润泽如玉。器底署青花二行六字双圈楷款。

来源:

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编号523

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编号73

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7日,编号908

香港苏富比2009年10月8日,编号1692

出版:成化宫盌之闲静雅致

康蕊君

李正中及朱裕平,《陶瓷研究鉴赏丛书》,卷3:中国青花瓷,台北,1993年,图101

成窑美器,堪称景德镇御窑制瓷至臻典范,展现工匠巧思创新与卓越技艺。其原料凝炼,艺术表现登峰造极。所绘纹样,推陈出新,风格独特。

成化御瓷胎釉精致,于景德镇至上唯一,触觉美感无可比拟。其釉面细腻如脂,把玩手中,赏心愉悦。其瓷质柔和温润,即由图像可辨。成化瓷器,历经初期沿袭宣德风范,而后转变过渡,显露新姿,直至末期成熟,其风格循序渐成,惟成化晚期寥寥数年间(一说1470年代末至1480年代初,亦或仅于1480年代),宫盌品种应运而生。

相较宣窑釉面之透亮微青,成窑白釉更显安靖温润,幔罩青花,雅致细触。所用青料,细炼精纯,成色均匀如一,细腻柔和,大异于宣德青花之浓重青翠,厚堆铁斑。历经数年由中东进口「苏泥勃青」料,青花发色深沉凝重,国产「平等青」于成化一朝得以应用,或单独成器,或与进口钴料相配,以创清丽淡雅特质。成窑绘饰简约隽秀,不矫造作,更有意疏离前朝形制,转而关注材料本身。

由于烧制规格考究,成窑瓷器堪称中国御瓷至珍名品。刘新园曾以景德镇珠山明御址出土宣德与成化瓷片数量相较,成化一朝帝祚为宣德者二倍有余,然出土破片及残件数量却未及后者一半,详见刘新园,〈成化窑烧造记录考〉,《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页11。同样,此比例亦反映于两朝传世品数量上。现存之完好传世成化瓷,存例大多入藏博物馆,绝大部分存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私人收藏现知仅有约二十余件,参见朱汤生,〈List of Patterns of Chenghua Porcelain in Collections Worldwide〉,出处同上, 页 116-129。

宫盌造形,比例合宜,内外以青花绘花果纹样,初见犹感简洁。缠枝花卉纹盌无疑亦见于永宣二朝,然成窑纹饰并未全盘承袭,而是加以变奏,于规整中注入不工整性。本品纹样,花叶相间,但内里其中一花叶相迭,外侧亦添置一花蕾,藉以打破原有画面律动。而幼茎走向亦非左右完全对称。正是此细微变化,令宫盌各式花卉图案更富动感,静中显动。此种对于御制瓷器独一无二的大胆尝试,要求极度精细缜密,而一气呵成。遂如本品之成化宫盌,有异于任何前朝或后世之同例。

黄蜀葵,又称秋葵,花瓣半圆,多叶状,叶呈掌形分裂,裂片长披针形,于诸多宫盌纹饰中最显富丽别致。多数宫盌内里平素,仅另见三种里外兼绘之宫盌图案:一式画缠枝莲茎,二式画缠枝百合,三式外壁画缠枝栀子花,内壁缠枝花卉。黄蜀葵早为中国植物类典籍所载(图一),更为传说中七月花神,于极少永乐朝青花器上亦有描绘,如一件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宫殿博物馆藏执壶,载于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John Ayers 编,伦敦,1986年,卷2,编号617,另一同式执壶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02年10月30日,编号271(图二)。如本器所饰花卉,其轮廓线较深,且与浅灰蓝色内绘之间融合得宜,花瓣外围白边,表现技法与众不同。

此盌样式,见有两种微异变化形态,一种为盌内壁缠枝叶茎相交,如若本盌;另一种为叶茎不相交。盌心的团花纹饰袭自宣德时期,参见《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8年,编号61。本品盌心团花画七瓣,较罕,印证成化一朝幻化多变的风格旨趣。

是次拍品为现存私人收藏中仅有的同纹饰两件其一,另有十一只相同类例分藏欧亚诸博物馆,其中欧洲五只,亚洲六只。中国大陆及美国暂未见收藏。除本品外,仅另有三例见诸拍卖,分别最后出现于1951、1973及2013年。其余可比作例见于景德镇珠山明御窑厂遗址出土破片,其中一修复件,收录于《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编号69(图三)。

比较四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例,载《故宫瓷器录》,第二辑:明甲册,台北,1962年,页214,其中三件先后展出并刊载:两件录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2003年,编号33、34;第三件则刊于

《明成化瓷器特展》,台北,1976年,编号80。

见一盌例,先后属 Lindsay Hay 及 R.E.R. Luff 收藏,后入日本安宅氏收藏,现存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曾分别于1946及1973年伦敦苏富比售出,收录于《皇帝の磁器: 新発见の景德镇官窑》,大阪,1995年,图版229;另见一盌,先后属 C.M. Woodbridge 及 Eugene Bernat 伉俪收藏,现存日本东京梅泽纪念馆,曾售于伦敦苏富比1951年5月8日,编号62,载于《中国瓷器特展》,东京,1994年,图版263;Cunliffe 勋爵旧藏亦有一例,现属私人雅蓄,曾二度售于香港苏富比,分别为1981年5月20日,编号689,及2013年10月8日,编号101,刊于《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编号248,且见于《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1981-2年,图录页73。

艺术品经纪人肖生:18575567397

欧洲博物馆所藏五件类例,其中一对属 Axel and Nora Lundgren伉俪收藏,存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见 Jan Wirgin,《Ming Porcelain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Hongwu to Chenghua》,斯德哥尔摩,1991年,编号35;另外两件类例,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其一,属大维德爵士旧藏,录于《Flawless Porcelains: Imperial Ceramics from the Reign of the Chenghua Emperor》,大维德基金会,伦敦,1995年,编号1;另一,乃 Winnifred Roberts 夫人收藏,为纪念 A.D. Brankston 惠赠大英博物馆,刊于 Jessica Harrison-Hall,《Catalogue of Late Yuan and 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编号6:4;亦见一例于荷兰海牙市立美术馆,载于 Daisy Lion-Goldschmidt,《Ming Porcelain》,伦敦,1978年,图版66。

成窑瓷器一直深得明清两代珍重。蔡和璧曾从大量史籍文献轶事检视明清帝王对成化瓷器之重视程度,详见蔡和璧,〈Chenghua Porcelain in Historical Context〉,伦敦苏富比,1995年,前述出处,页16ff。其中尤以万历与雍正二帝酷爱仿制成瓷,前者落本朝年款,后者则更喜写成化款,以彻底仿摹。明万历同例,见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录于该院1976年明成化瓷器特展,并与成化原件同列相较(前述出处,编号79);而清雍正例,可见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藏品,载于《Oriental Ceramics. 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卷6,东京、纽约、旧金山,1982年,编号25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