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2.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3.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4.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5.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6.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7.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8.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9.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 10.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11.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12.恶气不发,风雨不节 13.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14.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15.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16.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17.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 要理解四气调神大论,必须理解文中不同的气,所代表的含义。 文中有春夏秋冬四气,是外在自然界之气,分别对应少阳、太阳、太阴、少阴这四象。四气的生发之机各有不同,阳主生长,阴主收藏。对于四象的名字大家似乎都是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四象化生的原理,多讲不清楚,而对于四象的符号,更易产生混淆。 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大家都清楚。阳分为阴阳,即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分为阴阳,即阴中之阳,阴中之阴。阳中之阳,阴中之阴,对应太阳,太阴。那么阳中之阴、阴中之阳是如何与少阳少阴相对呢?阳中之阴对应少阳,阴中之阳对应少阴。如下图所示。 那么问题来了,春夏秋冬四气循环,就是阴阳升降的过程,即少阳——太阳——太阴——少阴,但是这样的排列顺序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四象排列顺序就不一致了。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得出一个结论,四象的阴阳升降环,与四季的阴阳升降不同。四季的阴阳升降,实际上是五行的运转,大体与后天八卦相近。而四象的阴阳升降,则是演绎先天八卦变化的一个过渡。 鉴于此,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四季之气的升降变化了,而人自出生以后,也要遵循后天的运行规律,而对应的四个重要脏器分别为肝心肺肾。肝象少阳之气,心象太阳之气,肺象太阴之气,肾象少阴之气。 如果以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种对应关系,即肝属厥阴,胆属少阳,胆与肝互为表里。心属少阴,小肠属太阳,小肠与心互为表里。肺属太阴,大肠属阳明,大肠与肺互为表里。肾属少阴,膀胱属太阳,膀胱与肾互为表里。 心、肝、肺、肾为五脏之中的四脏,唯独脾没有出现在四气调神大论之中。但是脾胃这一对脏腑,却又十分关键。一气周流,必须中气运转。脾属太阴,胃属阳明,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再详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阴阳对应关系,春夏之气对应肝心,为阳主升;秋冬之气对应肺肾,为阴主降。而脾对应太阴,为阴主升。 春夏为阳,为生长之气,秋冬为阴,为收藏之气,这两者为阴阳之根。中气运转之力,不足以推动阴阳升降,则病。而阴阳升降出问题,既有中气运转之力不足的问题,也有其本身出现的问题,所以临床中辨证施治,就是要对病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