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喜欢吟诗作对,不是没有道理的,写出好诗词,文名远播之后,不仅有利于仕途,而且还能名流千古,按现代的话说,就是首先择偶权。但是能写诗和会写诗,是有很大差别的,读过几年书的人,都知道写诗的规格,但能写出好诗的人却寥寥无几。不言而喻,天赋这东西生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就像老天爷赏饭吃,完全看运气。但运气这东西可遇不可求,所以纵观历史能以诗名传千古的,仅是少数人,就像李白被人称为——谪仙人,世上仅有一人,别无分号。李白的名声能够传遍整个唐朝,实力自然无需置疑,还因为名人效应,流传下来许多玄乎的故事,比如妙笔生花,太白金星转世等等。但也许是李白名声太盛,又或者是唐朝大诗人太多,根据史料,在唐朝有一诗人张若虚,虽名声不显,但写诗不比李白弱多少,写情诗也可比肩李商隐,可惜的是存世诗词仅两首。不是因为他懒,仅仅是名声不显,加上是武官,诗词并未传开来,这样知道的人自然也少。而唐朝至今已经千多年过去,遗失和损毁的其它作品,再也找不回来了。后世有两位名人闻一多和王闿运,曾给过张若虚很高的评价,加起来便是——孤篇压全唐。便说明了张若虚的实力,也对得起“吴中四士”的名头。闻一多之所以,盛赞张若虚,是因为他的《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体现出人生中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又完美的以景触情,写出了游子的离别愁绪。从齐梁到初唐期间,文人的诗词风格糜烂放荡,浮于表面华而不实,而张若虚这首诗,则写出了春天时节,风雨过后的宁静月夜,就像小荷尖角,迎着暖阳和微风。此诗清新脱俗的风格,是当时淫靡风气中的一股清流,只是当年会欣赏得不多,流传至今,人们发现此诗极高的审美价值,反而在许多艺术作品上,见到它的身影。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此诗首联埋下伏笔,尾联则将意境升华,中间三联又对仗,可见张若虚的笔力。全诗讲的是:张若虚需要戍守关塞,需要与妻子离别。但离别伤心之景却一笔带过,反而说起妻子每日梳妆的时候,才发现新的一天到来,妻子打开窗户,看见外面一片生机盎然。诗中这里,借用并以妻子的角度,描绘了景色、事物。以妻子的画衣生动逼真,引来蜜蜂环绕。这里又以妻子的用心,反向表达对张若虚的思念。此诗侧面表达出妻子是富贵人家,每天无所事事,日日思念丈夫,在春天里看见桃红李白,更是引动心绪,想像鸟儿一样飞到丈夫身边。此后,妻子的想法里,已经不再那么不切实际,但依旧每天等待丈夫回家,夜深时分才入眠,但妻子苦恼梦中却不见丈夫,于是只能长叹一声,无奈地再次把大门关上。而诗中则用妻子的叹息声和关门声,来表达妻子的——空虚寂寞冷。此诗虽是白描居多,但没有一句写的情愁与心境,但每一句都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且意思简单明了,又意境高远。就凭此诗,张若虚可称情诗圣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