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度努力就行了,还要学会玩--那些来访者教会我的事(六)

 新用户6189oNbX 2022-06-23 发布于广东

成年之后我才发现,会玩的重要性。

我问了几乎我的每一位来访者。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那种你一去做就开心的,还能一直开心的”

得到的答案是。“没有”或者“以前有,现在没有了”

于是我不厌其烦的,引导他们去找一个爱好培养出来。

而随着咨询的进程。当来访者说完当下的烦恼和忧虑时,转而说一说这一周的一个开心的事情,比如画了一幅画比如唱了一首歌,写了一副书法。或是研究了一下蚂蚁,用显微镜观察了一片叶子,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天空。

我都比其他时候更开心积极的问他们做这些,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体会。

之所以要这样。

是因为,早些年,我看过一个精神病医生,对6000多个精神病人家庭的访谈。

最终他发现,这些病人在幼儿园小学时期,从未好好玩过。

游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提供了放松和活力以及动力。

没有这个,学习其实很焦虑。

最近也许快毕业或者快高考。

遇见了一些来访者。其实以往的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

他们之前每天学习很多很多个小时。而临近毕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却恰恰学不进去了。

情绪低落,时常自责。焦虑无助。

又担心未来。

不用想,一问他们每天有没有抽点时间让自己开心一下。

都会回答我。没有。哪有空。

是的可是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格赛尔有一个双生子研究

1929年,格塞尔首先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他们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期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进一步观察发现,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据此,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这个研究表明,人得生理成熟了学习才有某种意义。

而我们焦虑的妈妈,总是等不及要拔苗助长。

但这个研究还有后续。

后来发现那个花了6周时常失败才学会爬楼梯的小孩,特别抗拒爬楼梯。

而那个两周就就学会了爬楼梯的小孩,特别喜欢爬楼梯。

于是基于此,维果斯基提出“就近发展区域”

这个整个心理学我学习的时候觉得最厉害的一个理论。

它一下子让我对怎么学习有了·一点认识。

也就是,最好的学习是,困难超过我们能力一点点。打个比喻就是你踮起脚够一下就能达到的地方。

比如你得先学会数10,再学会数100,再到1000.

循序渐进。

这也是我做咨询体会到的。

来访者一开始给我提供的问题,都特别庞大。

比如人生意义,动力。焦虑了要如何解决,抑郁了要怎么可以不抑郁嗨起来。

我只能不断的往更小的目标去和他讨论。

今天,我们试试看,半个小时,做些你敢兴趣的看看,自己这半个小时是否没那么抑郁或焦虑。而后尝试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抑郁轻一点点的方式。

再到做困难的事情也能放松的训练。

或者人生意义,先说一说,哪些让你觉得有意义。哪些不会。

有些人受的住,这种慢慢去解决问题的思想。就不断的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今日一个小时聊,家庭一个成员的关系问题。

明日一个小时聊当前的问题。

而后去解决。慢慢等到来访者问题解决的差不多的时候,再讨论那些更大的问题。就够得着了。

有些人受不住。我只能再见了。

所以。努力要贴合自己当下的情况。而不是因为这件事很重要便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件事上。反倒事倍功半。

我们每日适度努力,每天给自己一个到两个小时的玩乐时间。

平衡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人生会从容自信些许。

说到底无非是,量力而行的准则。

我现在发现所谓爱自己。

是爱当下这个有缺陷的真实的样子。同时也能开始自我要求去做到那个理想中的自己的样子。

从真实的自己,到了不起的自己。这个中间。需要反复行动,思考,总结,再行动。

而很多人因为从小被父母社会期望。一直维持着一种高水平的标准。

反倒成年后,会出现抑郁。

打破所有人的期望。

而也打破自己对自己的幻想。

这样看来,抑郁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开始重建和真实的自己的联系。而后走向期待的自己的样子。适当的放松着去努力。走一条长长的路。

这是我的来访者教会我的事情。

他们用他们现在的困难和问题,告诉我。那些事情,想法行为,会导致不好的心理问题。

那便做相反的事情啦。

他们不运动,我就要提醒他们运动。

他们没有爱好。我就要时常提醒培养一个爱好。

他们不社交。就时常提醒随意抓个路人来强行社交。

他们不自信。就时常提醒,姿态要像一个赢了的人的样子。

学习也是,学的过多,就要学会休息。

休息过多,就要学会要求自己。

解决问题的答案却是在每个人自己身上。

但前提是看到问题在哪。

以及问题是否是你当下的能力和智慧够一下就能去解决的。

如果不是,作为咨询师的我就要给你一把凳子或者搭个梯子去够上去解决。

当然最好的是。把来访者,升高一个维度,问题降低一个维度。

这样才是助人自助的长久之计。

只不过,大多数人,因为特别着急的想立刻解决问题。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而这一点也让我学会了。

遇到问题慢慢解决的思维方式。

有时候一个来访者的问题太复杂,到了晚上我还没想出来就第二日继续。

这大概是为何咨询的设置总是一周一次。

因为咨询师还得在这一周多思考。形成对来访者的个案概念化。

你以为你只是买了咨询师一个小时的时间。

但和你第二次见面之时,咨询师大概脑子里已为你的这个问题过了很多遍。

“吐个槽,有的来访者指责我,只是咨询的那一个小时关注着他,咨询完就不想了,他还很失望和难过,觉得咨询就是一个服务关系”

回到正题。

记住啦。

适度努力,每天花一点时间玩耍。

这样开心的面对未来会出现的各种难题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