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理数、无理数,傻傻分不清楚

 一个大风子 2022-06-23 发布于黑龙江

    七年级,学习有理数、无理数概念,然后必然有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可是学生经常一头雾水。

    原因很简单,根本就把名词翻译错了,还考来考去的。要是概念翻译正确,这题根本用不着考。下面上干货。

    首先,在古希腊,人们只认识整数:哥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六顺,七连巧,八匹马,九连环,全来到......

    然后呢,发明了分数。比如三个人打猎,打了一头鹿,平均一人得到“三分之一”。当然,那个时候,他们写的不是阿拉伯数字。

    接着,古希腊人发现,可以用“成整数比的数”表示一切。尤其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字上升到了哲学思想。就好像中国古代八卦,最初就是为了农业历法。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周易·乾卦这些龙,最初,都是指代“苍龙星象”,古人看星象知时节。卦者,挂也。把星象当成挂起来的一幅画。

        然后,有个数学爱好者,根据偶数奇数的性质,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没法表示成整数比。毕达哥拉斯学派,没法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把这家伙扔海里淹死了。

        不过古希腊高手如林,还有有很多人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没法用“成整数比的数'来表示的。

    有理数的英文是“rational number”,“rational”还有另外的意思:“比”,“rational number”是指“可以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接着,明末数学家徐光启和学者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的前6卷时,它的底本是拉丁文,他们将这个词的拉丁文( 即“logos”) 译为“理”,这个“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比值”。

    然后,日本人来了,日本人也是半吊子中文水平,直接写成了“有理数”。祸不单行,清末,又去日本学习西方文化(日本明治维新大量学习了西方知识),出口转内销,已经到白话文时代了,又把日语里的“有理数”拿来了。

    就好像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写书乱吵外文著作,自己也不检查。王奇于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采用韦氏拼音的原文为Chiang Kai-shek)翻译为“常凯申”,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

    现在,教材还不断的考这个概念,所以很多同学就懵了。图片 是不是有理数?

换个问法,它是不是能写成”整数的比值“,显然不行。所以它不是有理数呀。这样,每个学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同样的,它也不是分数,因为分数,就是能变成整数比的,这个数字,没法写成整数比。

    千万不要以为,有理数,是有道理的数。无理数,是没道理的数。好吧,站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角度看,有理数确实是有道理,无理数确实没道理。

    翻译问题,还有一个最常见的,就是封建社会。也是类似,中国学者当年抄日本,把中国这两千年当成了封建社会。现在有的教材改正了。中国周朝是封建社会,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中央集权,已经不是封建社会了,后来虽然有封王封侯,但是都是权宜之计,各个朝代的底层设计,都是秦制,都是中央集权制。

    可是日本,它真的是封建社会。虽然日本学习汉文化,有遣唐使,但是日本山沟沟太多,和古希腊那里一样,地形支离破碎,所以小国林立。国内也容易形成封建。然后中国翻译日本的资料,觉得都有皇帝(天皇)大臣,也差不多,就把中国这两千年也当成封建社会了。

    日在明治维新之前,有一段时间,很看不起中国。觉得他们比中国文明,中国太野蛮了。一个大原因是因为它们是封建社会,不管怎么变更,天皇是不能推翻的。所以他们和孔子一样,觉得周天子那一套很好。后来就礼崩乐坏了。尤其是从秦朝开始,皇族可以被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日本人表面上接受不了。其实骨子里,日本天皇的血统,也被将军大名联姻,然后立自己的外孙为天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