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行政区的演变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200年前的秦朝

 若悟369 2022-06-23 发布于安徽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更好的统治和管理国家,把国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后延续到各个朝代,大体从中央到地方分为三级管理,所以中国的行政区划分得从秦朝开始说起。

文章图片1


秦朝刚开始的时候把全国分为36个郡,后来增加到了40个郡。秦朝在地方上主要设置郡、县两级,其中一个郡的管理区域是比较大的,它类似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

到西汉的时候,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和人口扩张,大汉帝国的郡已经达到了秦始皇难以望及的高度。


由于汉高祖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制度,所以西汉帝国早期地方最高行政区域划分为郡国并行。公元前104年西汉全境共有109个郡国,而公元二年的人口统计是6000万人,相较于秦的3000万人口增长了一倍。

由于西汉人口快速增长,就不能再维持以郡为一级行政区的局面。于是汉武帝决心重新搞一套新的行政区域,以州代替秦朝的郡。


其实州在一开始并不是行政区,而是监督区。就是所谓的中央监察组,但到了东汉时期就演变成了14个一级行政区,也就是13个州和1个西域都护府。

但是中国的领土面积实在太大,十几个一级行政区肯定是不行的。因为管辖的地域面积太大,如果让地方一把手把军事经济行政权力一手抓,很容易就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文章图片2

所以到了东汉末年就出现了三分天下,而在唐朝初年又在州、郡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道,这个道和当年西汉的州一样,也是监察机构,一共是10个。


由于中国领土面积实在太大,10个道肯定是不够用的。因此到了唐睿宗时期,道已经达到了23个,唐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道、州、县三级,其中道一级就类似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


在唐朝道的基础之上,宋朝把全国分为24路,这路就已经很像现在的省了,应该说宋朝的24路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宋朝重文轻武控制的疆域面积较小,24个路大体上就可以对应出现在的省。

简言之,宋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分为路、州、县三级、路一级类似于现代的省级行政区。

文章图片3

元朝虽然是第一个采用省作为一级行政区的朝代,但是在数量上显然不如宋朝,那么大的国土面积居然只设了12个行省,这就出现问题了。元朝统治中国不过百年,便重新陷入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元末朱元璋控制江南省,陈友谅控制湖广省,明玉珍控制了四川省,不过元朝的省却打破了以前以地理为划分依据的原则,典型的案例就是原属于蜀地的汉中,从此划入到了陕西,成为陕西的南大门。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巴蜀割据,使得中央朝廷必须把完整的巴蜀划出一小块来,而第一步就是汉中归陕西,到了明朝这种人为的割裂就更为明显。

比如说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府明明和苏州同属太湖流域却划给了浙江,殷商旧都所在地安阳明明在黄河北岸却划给了河南,温州明明当时和福建的联系更为紧密,却划给了浙江。

这种划分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地方搞分裂割据,最终便演变成为清朝的18省布政使司,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以及内蒙古六盟、套西二旗和察哈尔八旗。


这一时期最大的人为割裂,就是清朝康熙6年把当时最富裕的江南省一切为二,分成安徽、江苏两省。由此造成原本一体的淮河流域一分为二,衢州就此没落。长江下游原本为一体的池州、徽州、安庆等西部地区与东部的江宁、苏州等东部地区也出现了极大的分野。

文章图片4

而后来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之崛起,使得这种分野更为明显,俨然是三级梯队。上海为第一梯队,苏南为第二梯队,皖南为第三梯队。


大体而言,中国现如今的省一级行政区域的划分方法,基本是从元朝的行省制度传承下来的。

元朝发明的行省制度历经明清两代500多年又流传到今天,足可以看出这个制度的优越性。此制度经过数百年的补充和修改,现如今已经非常完善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重新调整划分了省级行政区域,有的省延续了老名没有改变,有的则是重新组建的。另外还增设了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