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船机故障心莫慌,遇事不决船机帮 ![]() 导读 12V135 柴油机是我国较早V型动力源,被广泛用于电站、工程机械、船舶等设备。 由于该型机的气缸排列成 V 形,与传统的直列式柴油机相比,其结构差异较大,故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有其特殊性。 但部分使用维修人员往往忽视或不知这些特殊差异,结果造成在使用维修工作中,因调整气门间隙和调整供油时间不得要领而频频失误。 本文试从 V 形气缸体的特殊结构入手,分析其做功次序、相位原理,由此来指导对气门间隙的调整。 ![]() 一、12V135柴油机的做功相位 1、 V形结构对做功相位的影响 ![]() 12V135 柴油机12个气缸以V形排列,如图1所示,左右各有6缸,其缸序从右边(面对飞轮端)的最前端(靠近水箱端)开始,依次为第1、2、3、4、5、6缸;左边从前(靠近水箱端)往后依次为第7、8、9、10、11、12 缸,两边依 V 形排列,其 V 形之间夹角为 75°,如图 2所示。 ![]() 左右两边可以看作是两个独立的6135柴油机,其做功次序也分别满足6135柴油机的做功次序。 右边6135柴油机的做功次序同普通的 6135柴油机一样,为1-5-3-6-2-4,间隔角度满足均分公式(720°/ 缸数)为 120°; 左边6135柴油机的发火次序为12-8-10-7-11-9,同样也满足6135柴油机1-5-3-6-2-4的做功次序,只是把12 缸作为1 缸,从后往前数即可,其间隔角度同样互为 120°。 12V135柴油机的做功次序就是将两个6135 柴油机的做功次序相间嵌入组合起来,即为:1-12-5-8-3-10-6-7-2-11-4-9。 该做功次序不太容易记忆,为了记忆方便,可先列出右边一个6135柴油机的做功次序 1-5-3-6-2-4,再按待嵌入的缸序号与已知的前一位缸序号之和为13的规律在已知缸序号后面进行填充,如 1 缸之后添 12,和为 13; 5 缸之后添 8 ,和为 13,以此类推均成立。 由于两个6135柴油机有V形夹角,因此12V135柴油机相邻工作缸的做功间隔角按均分公式 720°/12=60°的计算不成立,而是 1 缸与 12 缸间隔角度为 75°、12 缸与 5 缸间隔角度为 45°等,其间隔关系如图 3 所示。 ![]() 2、做功相位关系 在已知12V135柴油机的做功间隔角和做功次序后,又假定曲轴从0°~180°第一缸做功,可以列出 1 缸和其它各缸的做功相位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任何时刻、任何曲轴转角所对应各缸的工作情况,这样在使用维修工作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在曲轴转角为120°时,5 缸在开始做功、1缸处在做功后期、2缸刚开始进气、3缸处在压缩中期等。 在任何一个周期 720°的曲轴转角中,12个缸要分别进行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每个冲程 180°),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其做功顺序也可以从表中看出,如 1 缸开始做功后 75℃A,12 缸开始做功;12 缸开始做功后45℃A,5 缸开始做功;5 缸开始做功后 75℃A,8 缸开始做功,以此类推。 ![]()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通过飞轮刻度来确定某缸的工作状态,以判断其它各缸的工作状态。 飞轮上的 0刻度均对应着某一缸的活塞压缩行程上止点(1 缸或 360℃A 后的另一缸,12V135 柴油机是 1 缸或 6 缸),找到某一缸的活塞压缩行程上止点,便可通过上表判断其他各缸的工作状态,这样就可以进行气门间隙和供油时间的检查与调整。 3、12V135 柴油机的缸序、喷油泵泵序与气缸做功顺序的关系 同样的,由于气缸 V 形排列的特殊性,导致了喷油泵分泵序号与实际气缸序号不能一一对应,例如:喷油泵第 2 分泵并非对第 2 缸供油,而是对第 7 缸供油;第 5 分泵并非对第 5 缸供油,而是对第 3 缸供油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喷油泵上的高压油管走向取捷径,避免交叉。 ![]() 表 2 列出了喷油泵分泵序号与气缸序号的对应关系。 要特别注意的是厂家或各类资料上面列出的喷油泵喷油工作顺序为 1-12-9-4-5-8-4-2-3-10-7-6,此序号是分泵序号,而不是气缸缸号,两者不能混淆,其对应关系如表 3 所示。 ![]() 二、12V135左转柴油机气门间隙的调整 气门间隙的调整是 12V135 柴油机维护、修理中的一个难点,关键是不易确定某一缸的工作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先确定第一缸的压缩行程上止点,再通过做功相位表确定其它各缸的工作状态。 12V135 柴油机确定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的方法是使曲轴转角为 0°,再通过气门、高压油泵或凸轮轴来确定是一缸或六缸压缩行程上止点。 这样对 12V135 柴油机气门间隙的调整就变得容易多了,基本方法有三种。 1、两次调整法 首先找到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 即压缩结束、做功开始位置),此时的曲轴转角为0°,飞轮上指示 0 刻度。 根据 12V135 柴油机做功相位表可知此时第 2 缸在排气,因此可调整进气门;3 缸进气,可调整排气门;5缸压缩前期,可调整排气门;6 缸进气开始,均不能调整,等等。 其可调整气门的原则是: 当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时,若其它某一缸的进气冲程远离该0℃A,进气门可调;排气冲程远离该 0℃A,排气门可调。 有时尽管在其它冲程,但离进、排气冲程较近的,也不可调整,这是因为其配气相位有早开晚关之特性。 普通 12V135柴油机的进气门间隙一般为0.25~0.30mm、排气门间隙为0.30~0.35mm。 同理,转动飞轮一圈(即 360°),即为 6缸压缩行程上止点,仍为 0 刻度,此时将其它气门调整完毕,如表 4 所示。 ![]() 该调整方法被称为两次调整法,该方法虽然简便,但由于记忆困难,不容易掌握,因此采用的较少。 2、两个 6135 调整法 如前所述,我们可把 12V135 看作两个 6135柴油机。 由于对 6135 柴油机气门间隙的调整都非常熟悉了,因此可以把 12V135 柴油机一分为二,作为两个 6135 柴油机进行气门间隙调整,这样就更易于掌握,方法如下: 右边 6135 调整同实际的 6135,可用两次调整法,即在 1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时,按“一进一排、二进三排、四进五排”的方法调整;再转动曲轴360°,此时为 6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可调整其它剩余的气门。 左边 6135 气门间隙的调整较为复杂,这是因为 12V135 柴油机飞轮上的 0 刻度分别对应着右边6135 柴油机的 1 缸或6 缸活塞压缩行程上止点;而左边6135柴油机的1缸(即12缸)或6缸(即7缸)活塞处于上止点时,在飞轮上并未标注刻度,这样为对左边6135柴油机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和调整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找到12缸或7缸的压缩行程上止点最为关键,也比较困难,不过可以通过飞轮上的齿数来确定 12 缸或 7 缸的压缩行程上止点。 12V135 的飞轮齿圈上共有137个齿,每个齿所占的角度为 360°/137,而 1 缸与 12 缸的间隔角度为75°,因而其间隔为75 °/(360°/137)=28.5(齿),故而找到 1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后,再按工作方向转动飞轮 28.5个齿,即为 12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同理找到 6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后,再按工作方向转动飞轮 28.5 个齿,即为7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或在找到12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后,转动飞轮360°,即为 7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 为方便起见,可以在此做一记号,标注为7 5 °或 0 °(但不要与原 0 °混淆),以备后用。 当然,不看飞轮刻度、不计齿数,仅观察进、排气门的运动状态也能判断上止点位置,方法是: 按工作方向转动飞轮,观察 7 缸的进、排气门同时运动的瞬间,即为 12 缸的压缩行程上止点。 此时再按上述6135气门两次调整法进行调整即可,即在 12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时,按“一(12)进一(12)排、二(11)进三(10)排、四(9)进五(8)排”的方法进行调整;再转动飞轮360°(即为 7 缸压缩行程上止点),调整剩余的气门即可,参看表 5 。 ![]() 3、 逐缸调整法 逐缸调整法一般在大修时尚未安装高压油管时采用。 方法是缓慢按工作方向转动飞轮,使喷油泵出油阀刚刚出油,对应哪一缸,便可调整哪一缸的气门间隙。 其原理是任何一缸喷油均在该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某一角度喷油,此时可忽略此角度,因为它远离进、排气冲程,并不影响进、排气门的调整,因此此时可同时调整该缸的进、排气门;同样也可以通过挺杆或气门的运动状态来确定对某一缸的调整。 该方法较为直观、便于理解,但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在实际的维护修理时较少采用。 ![]() 本文原创作者系: 空军雷达学院电站空调教研室 李宗堂,张友荣 END ![]() ![]() |
|
来自: 品味人生31fsj1 > 《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