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上海的早期照明

 书荒求书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 1887年花园桥上的电灯● 上海电力公司的烟囱在当时是最高的建筑上海使用近代照明设旌的时间为全国最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申城居民室内用的照明用具.是以豆油或菜籽油为主要燃料的油灯.用棉纱线或灯芯草引之点燃,其光荧暗淡如豆,经不起风的吹动;在室外用的是灯笼,内燃蜡烛,张挂在屋檐下或作夜路点引。洋人进入上海后,将火油灯随同西物一起带了进来。火油灯当时俗称煤油灯或洋油灯。同样大小的灯头,其亮度为中式豆油灯的四至五倍,加上灯头套上玻璃罩,移动时,也不会被风吹熄,因此使用范围广泛,价格也较便宜。那时一斤菜籽油钱可买二斤火油。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点灯用户骤增,上海已有五、六家专门制造、出售玻璃火油灯的店铺,进口火油量也直线上升。然而,火油灯在随各种西物引进的过程中.却遭到不同程度的疑忌、排斥。尽管火油灯较之豆油灯,其优越性不言而喻。但是,火油灯不是国货,有洋味.是舶来品。因此.当初火油灯取代豆油灯并不一帆风顺。1852年3月,上海道台刘瑞芬就专门颁发《禁用火油灯示》,张贴于街头巷弄,称上海人点灯,向来用豆油、菜籽油,自点用火油灯后。稍有失查或不慎,常常引起火患.67口张芝林够伊上廖彩早 万方数据 天许多赤足者无人敢从煤气厂附近走过,有的即便近在咫尺,也宁愿绕道而行,担心地火攻入心脾。对“ 地火” 如此畏惧,当然不敢轻易使用。可是天长日久。人们见使用“ 地火” 者并未遭到什么不测之灾,又见其实在光亮、方便,也就跟着使用了;在外滩一带也装上煤气灯,道路照明发生了较大变化。八十年代,上海照明设施进入电灯时代。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之前的1879年4月,一位英人电气工程师在虹口一座仓库里试验弧光灯时( 犹如现在电焊机使用时发出的弧光) ,许多人心里十分恐惧.离得远远的生怕产生爆炸。于是有的人带了面罩。有的人侧面隔窗观看.说明当时人们对电的认识相当肤浅。▲1907年华商内陆电灯公司的发电机组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传统、习惯和本土器物对西物的相容性不同决“ 殊为可恨” 。因此自告示之后,居民“ 不准再用火油灯” ,倘有不知自爱,仍用火油灯者,“ 定即从严惩办” 。这个禁令,堪称是一篇宣传因噎废食的奇文,它颁布以后,自然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抵制、驳斥。进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照明开始迈向煤气灯时代。1864年3月,上海开设了第一家煤气公司大英自来火房。1865年,就在人流较多的南京路高易洋行等单位开始试用煤气灯,这也是在上海街头最早亮起的首盏煤气灯。明亮的灯光。引起市民的好奇、惊讶。以后,英美租界、法租界的主要街道、洋行、茶楼、戏馆及一部分居民住宅,陆续装上煤气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