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164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16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本条可以跟《伤寒论》试解No.91对照着来看,两者都是表里证兼具备,但第91条是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虚证时,先救里再解表;第164条(本条)是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实证时,解表再攻里


《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最开始交代前提——这是一个太阳少阳并病。太阳(伤寒)证应以汗解,医者却误用下法后伤津液血液后伤寒大下后,又用汗法复发汗,汗法虚其表,下法虚其里,最终表里津液血液俱虚,邪气内陷,传入少阳病之心下(胃)痞证心下痞,且还有恶寒,提示表未解恶寒者,表未解也,因此为太阳少阳并病。
接着强调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实证时,解表再攻里为了更好地强调和说明这一点,条文假定此心下痞是胃不虚的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伤寒论》试解No.154之心下痞证,以方便鉴别和理解。表未解表未解也,不可先以下法下此心下痞证不可攻痞,而应该先以桂枝汤解表[注]当先解表...解表宜桂枝汤,表解完后再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下此心下痞证表解乃可攻痞...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此为定法。
因此综合第91条和第164条,可以得到定法: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虚证时,先救里再解表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实证时,解表再攻里。当然如果有急下之的危急情况情况(如里实热结的闭证晕厥),该急下之的就急下之,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不算入常规定法范畴。

[注]已发汗/下之后,津液血液虚的情况下,解表用桂枝汤为定法,避免麻黄汤发汗继续伤津液血液。

总结:
一、下之后的传变:
机能尚可者:
        ①气上冲,且仍有表证——桂枝汤
        ②气上冲得厉害,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
           气上冲得厉害,脉促胸满,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气上冲得厉害,微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机能不可者:
        ①气不上冲,病陷入里,表证未解而脉促,利不止,喘而汗出(协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②气不上冲,身重心悸,尺中脉微(外湿内虚)——(不可发汗,当使自汗出而解)小建中汤/新加汤

二、下之后复发汗的传变:

亡津液:
        ①小便不利——(不可利小便)生津法
纯里虚
       ①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干姜附子汤
表里俱虚
        ①振寒,脉微细——四逆汤类
        ②其人因致冒——待自汗出,愈
兼水饮:
        ①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身为振振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②虚烦,脉微,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晕,筋肉跳动,成痿证——阴证:真武汤/阳病:苓桂术甘汤。
表不解兼有里实证:
        ①心下痞,恶寒——先解表再攻里(痞)

三、火治后的传变

机能尚可者:
        ①津液未脱,不出汗,腰以下重痹,为火逆病——肾着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
         ②气上冲得厉害,少腹冲心——桂枝加桂汤
机能不可者:
        ①津液脱,大汗出,谷气不下流,腰以下不得汗无小便——健胃生津法
         ②津液脱,大汗出,火热盛,灼津亡——健胃生津救逆法
        ③津液脱,大汗出,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