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学期开始了,聊几个教育问题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新学期开始了,聊几个教育问题

卷子

1.关于培训班

我问一位朋友:如果有科学证明,孩子智力提前开发、过渡开发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你还会把孩子往一个又一个培训班里送吗?

朋友答:还是会。没办法,眼前的关过不去,谈何未来?

我明白。人是群居动物,免不了被比较,当别人家的娃能唱会跳、能说会道,琴棋书画诗剑舞,你家娃还只会傻傻地在沙坑里玩泥巴,你脸上过不去;当别人家娃考试排名前三、竞赛争金夺银,你家娃在中游游荡,或者被甩到中下,你脸上定然无光,就算你不着急老师都会替你急,屡次被召唤、被暗示,你也就不得不去翻看培训的册子了。

另外,被肯定和被表扬的机会决定着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这个品格也管着人的一生呢。

家长的面子、孩子的自信,看来送培训班是无奈,也是必须,秉承放养原则的爹妈们也早被剧场效应裹挟,淹没在人群中了。

剩下来的就是怎么选择、怎么送的问题。

如果是学前,能够不违拗孩子的兴趣、情绪最好;如果坚持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那就请尽量不逼迫孩子就好;如果认为逼迫方能成才,也请了解下多元智能理论,观察一下孩子的天赋在哪个频道上。还有,如果学习的内容能在社区的玩耍中、家庭的陪伴中被拓展与延伸,那就更好了。

学习不一定是快乐的事,但至少不要人为制造痛苦与分裂。

如果是小初,一定不要以牺牲常规课堂代价,要相信最好的教师在学校,最基础、最常态的学习在学校,如果因为课外补习而放弃课内学习,那是大傻,而且会对学习习惯造成永久性损伤。补充、拓展而不依赖,功利但不唯功利,不以一城一池得失为标准,不以孩子健康为代价,小步慢慢走,就对了,急躁不得。

可以苦口婆心,不要声嘶力竭;可以循序渐进,不必高歌猛进。

成长是有节奏的,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敌。

2.关于惩戒

教师拥有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这本是常识,被全社会讨论本属无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被过度保护,即使犯错误也很难被惩戒,以至于小魔头、小神兽们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严重干扰了正常教育秩序。诸如“课后教导”都要写在“规则”里,其实是教育的黑色幽默。——犯错了,老师课后找谈一个话,不是最普通、最温和的教育吗,怎么还进了“惩戒规则”里呢?可见,老师的教育权被稀释成什么样子了。

把惩戒权还给老师,是教育在回归常识。

如何惩戒才是需要大家学习和消化的。

一是惩戒得合法、适当,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这个惩戒程度的把握和惩戒方式的选择才是见老师们功力的地方。

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不是制胜法宝,更不是万能神药,里面列出的方式也不是随取随用。学生千姿百态,行为千奇百怪,就算是最温和的“点名批评、额外增加教学任务”也不一定适用每一个学生,学生心理厚度不同,承受能力不一样。

得足够了解、足够爱,才能有最合适的惩戒措施。

总之,有了法宝,还是难。不要指望有了尚方宝剑,就一路畅通。

二是惩戒不是体罚,别以为教师拥有了当爹妈一样的权利。——其实无论在家还是学校,我都不赞成体罚。挥舞鞭子属于情绪表达,无能也无效,弄不好会摧残到孩子稚嫩的心灵,且容易培养怨念甚至仇恨。

从每一次开学“神兽归笼”大人们的兴奋中,都可以看出现在许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无力感、陪伴的勉强感,有一些高喊着“爱”却不会爱、懒得爱的家庭,认为学校就该包治百病的,都让我们看到教育惩戒的必要性以及艰难性。

3.关于手机

手机是现代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之一,对成年人是续命用的。剥离人与手机的关系几无可能,而且没有必要,手机在大数据时代对于生活与学习的正面作用众所周知。

但手机对孩子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社交、娱乐、游戏……对于还没有形成自控力的孩子而言,手机简直就是黑洞,栽进去很难出来(成年人又何尝不是!)。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作业可以不做,手机不能不玩,拿我的手机就是夺我的命。

去年的疫情网课时代,更是给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设备提供了土壤,给孩子加速分层。沉迷网瘾的孩子一发而不可收,且有扩大的趋势。

禁止手机进校园,是对手机依赖症患者的拯救。但积弊难返,过程中的艰难与琐碎,只有班主任最懂。

这个让家长们欢呼的政策,还需要家长们的付出。

一是能不能别轻易给孩子申请手机进校,解决第一步;如果实在要申请,能否使用功能单一的学生机;如果带进校园,教学时间由学校临时保管,能否坚定不移地站在学校一边?

二是,回家后能否也有作业时间的手机保管?能否用陪伴来减少孩子对手机的情感依赖?能否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削弱孩子对手机的关注?……

家与学校是教育同盟,得联动才有效。否则,孩子们在学校对手机的疏离与压抑,回到家后会变本加厉地释放,到时关起门来,玩他个天昏地暗,也未可知。

4.关于努力

每一个新开始,都是机会,得让孩子明白,努力永远都有意义。

这个意义感得有家长与老师共同挖掘与调动,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有可能在某个地方发光,你首先得看见,然后得赞赏,再然后给他指个方向,或者和他一起去找到方向。

有意义感、方向感、成就感,就有存在感,就会愿意努力。

想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新学期快乐!元宵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