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139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139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本条重点讲述水气+热结病机之结胸的由来,并强调了病位在膈水气病(水结心下)结胸病(阳明热结)的鉴别。
太阳病第二、三天《伤寒论》试解 No.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太阳病二三日,发现有“躺着不舒服,坐起来才舒服”的情况不能卧,但欲起,即类似端坐呼吸[注1]的表现,往往病位在膈(即心下/胃)心下必结,说明疾病已经内传,此处就需要鉴别是病机到底为何。
本条可以拆成三点理解:
  1. 若病机为水气(三阳病中均可见兼水气病者),讲的是疾病初起为太阳病+水气病,水结心下而“不能卧但欲起”,出现濡微弱脉[注2]脉微弱者正治应该用苓桂剂利水祛湿再解表,此时医者误用下法,伤津液血液,邪气内陷,疾病内传,传至阳明病可为结胸病。

  2. 若病机为热结,讲的是疾病初期二三日就已经直传阳明,阳明热结心下而“不能卧但欲起”,此时脉[注2]比之水气病脉象而言,更偏阳实脉,多见脉沉实/沉滑/沉大,正治应该用陷胸汤类泻下热结

  3. 若病机为水气有热【即本条的情况】,讲的是疾病初起以太阳病+水气病为主,同时兼有热,因水结心下而“不能卧但欲起”,出现濡微弱脉[注2],因兼有热而有一定程度的腹泻(下利),这个时候按理说正治也是苓桂剂利水祛湿为先,但医者却误用下法反下之,接下来有两种变化:

    此时正气尚足,下法可将热泻掉一部分而不腹泻,但终究对于整个病型而言是误治的,伤津液血液,阳明更为内传,如果不及时祛水,邪热很快又会重新生起,作为水热互结之结胸病若利止,必作结胸

    此时正气不足,又有两种变化可能:

    下法直伤津液血液,疾病更为内传,邪热更盛(泻的热还不如邪气生得快),那么下法后腹泻依旧,持续腹泻到第四天都不停(形容持续腹泻),那么这个时候就不是结胸病了,而是是纯粹的湿夹着热的下利病了,治疗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止下利(可参见《伤寒论》试解No.34,若治完还有水气则治水,随证治之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下法直伤津液血液,疾病更为内传,传到阴证,出现(如太阴病)下利不止的情况,腹泻持续到第四天都不停(形容持续腹泻),同时若表证、水气都未解,可视为太阳太阴并病兼有水气而下利的情况,这也符合协热利定义——(表)热协同水(兼因里虚)下利不止,个人认为治疗可以考虑以真武汤合桂枝汤处理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注1]端坐呼吸(orthopnea)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端坐呼吸是一种强迫体位,又叫强迫坐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端坐呼吸,可使下肢储存血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减轻。这是心衰更为严重的表现,出现端坐呼吸提示心力衰竭已有明显肺淤血。

[注2]鉴别病位在膈水气病(水结心下)结胸病(阳明热结),从脉象上说,如果是水气病,停水范畴,脉比之结胸病脉象而言,更偏阴脉此本有寒分也之濡弱脉,多见脉濡微弱;如果是结胸病,阳明病结实范畴,脉比之水气病脉象而言,更偏阳实脉,多见脉沉实/沉滑/沉大。【需要注意二者脉象是互相对比来鉴别的】

(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