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90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90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本条是综合总结前面治疗方法的一条条文,分两部分来说: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本段有两种角度的解释:
1、本应该以发汗治疗的病证,但是却以下法下之,这就是逆(误)治,就应该一开始就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这在我们前面讲过的条文解析中已经反复强调了;如果是在发汗治疗后,出现了有需要用下法的证,再用下法,这就不是逆(误治。逻辑简单明了,进一步强调不要误治的定法。
举例:伤寒七八日,发热、无汗、脉浮紧大,用麻黄汤治疗时,刚好自然顺经内传入阳明,出现大便不通的里实热证,若此时没有恶寒等表证情况,就可以用承气汤类泻下了。
2、汗法是(辛温)升法的缩略义[注1],下法是(苦寒)降法的缩略义[注2],本条说的是:本应该用升法(汗法)的,用了降法(下法),也是逆治。
如何判断何时使用升法和降法呢?根据双手的阴阳脉象来确定,阴脉为左手寸口脉,阳脉为右手寸口脉。
“阳盛阴虚,汗之则死;阳虚阴盛,下之则亡”[注3],若阳盛阴虚,即右手脉强于左手脉,用的是降法(下法);若阳虚阴盛,即左手脉强于右手脉,用的是升法(汗法)。[注4]

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本段有两种角度的解释:
1、如果本身是应该用下法治疗的病证,却用了汗法,这也是逆(误治,就应该一开始用下法治疗,才不是逆(误治。逻辑简单明了,进一步强调不要误治的定法。

举例:大便不通,大热,脉洪,辨证为阳明腑实证,就应该用承气汤类下之,不可发汗。

2、汗法是(辛温)升法的缩略义[注1],下法是(苦寒)降法的缩略义[注2],本应该用降法(下法)的,用了升法(汗法),也是逆治。

以此类推,强调了要辨证对证施治,把条文中的汗、下换成温、清均可成立。

[注1](辛温)升法泛指方剂整体药性偏升者,如麻黄汤、桂枝汤、瓜蒂散、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等。附:(甘温)升法类方:理中汤、四逆汤、黄芪建中汤。

[注2](苦寒)降法泛指方剂整体药性偏降者,如白虎汤、承气汤、半夏泻心汤、抵当汤、桃核承气汤、越婢加半夏汤、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附:(甘寒)降法:麦门冬汤、百合地黄汤、胶艾汤。

[注3]“阳盛阴虚,汗之则死;阳虚阴盛,下之则亡”中,除了从阴脉阳脉的角度来解,还可以以阳为热、以阴为津液,即——热盛津液虚,用汗法是误治,应用下法;热少津液足,用下法为误治,应用汗法,从逻辑解释得通,但这样解释的话这句话肯定是简文。

[注4]关于阴阳脉法的细节内容可以从陈建国老师的《仲景阴阳脉法》中了解,实质内容已在本解析中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