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DA精粹:胰岛素周制剂带来治疗变革

 尚振奇 2022-06-24 发布于吉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作用更平稳、注射次数更少的胰岛素周制剂,会给糖尿病诊治实践带来哪些突破?


2022年6月3日至7日,国际糖尿病领域的重磅会议202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第82届科学会议(ADA)于新奥尔良举行。期间公布了众多有关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新研究,新进展,其中基础胰岛素周制剂(Weekly Basal Insulin Fc,BIF)的相关研究尤其引人注意。胰岛素注射治疗的频率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1],目前全球尚无基础胰岛素周制剂获批上市,基于此次ADA年会上公布的新研究,“医学界”特别邀请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做进一步的解读与分享,为平台上广大内分泌科医务工作者给予指导建议。

长半衰期,低峰谷比让BIF与众不同
目前临床医生对BIF的药理特点还比较陌生。郭立新教授分析其特点指出:“BIF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融合蛋白技术,将胰岛素与人IgG-Fc结构域结合,使得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明显延长,可达17天。既往我们强调基础胰岛素最好能够有无峰的特点,以避免峰值时控制血糖过低。BIF的血药浓度就比较平稳,达到血药浓度稳态时的峰谷比为1.14,更低的峰谷比使得血糖变异波动很小,不易出现低血糖。”

BIF的药理学特征——长半衰期,低峰谷比,使其可以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给药,并且具有较小的血糖波动和较低的低血糖风险。

ADA公布新研究证实BIF疗效
及安全性非劣效于德谷胰岛素
郭立新教授进一步分析了此次ADA年会上公布的有关BIF新研究的研究设计、目的和结果[2]这是一项为期26周的随机、平行、开放标签2期研究,旨在评估BIF在既往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药物是非常优秀的基础胰岛素德谷胰岛素。该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BIF组(n=129)和德谷胰岛素组(n=135),患者平均年龄为58.4岁,平均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0%。

由于为周制剂,所以BIF每周给药一次,而德谷胰岛素每天给药一次,两组均滴定至空腹血糖<>n>(FPG)≤100 mg/dL(5.6 mmol/L)的水平。从此目标值可以看出,研究者对两种胰岛素制剂都非常有信心,将FPG目标值压的非常低,希望在实现低血糖风险不增加的情况下达到更优秀的血糖控制。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证实BIF第26周时HbA1c较基线的变化非劣效于德谷胰岛素(非劣效界值0.4%)。次要目的是评估每周一次BIF与每日一次德谷胰岛素相比,治疗26周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由于基础胰岛素的调量主要依赖FPG,所以评估指标还包括FPG。研究者同时观察了自我血糖监测(SMBG)指标、低血糖的发生率、动态血糖监测(CGM)指标及不良事件等。

评估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价值需从疗效及安全性两方面进行。郭立新教授指出,有效性方面,结果提示两种胰岛素均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HbA1c。两个治疗组的HbA1c在治疗第26周时均较基线显著改善(BIF组-1.2%,德谷胰岛素组-1.26%),两组HbA1c变化差异为0.06%(90%CI-0.11~0.24;P=0.56),证实BIF在血糖控制方面非劣于德谷胰岛素。两组患者达到HbA1c<7%的比例相似且均超过60%。

图片

图:两种胰岛素均可显著降低血糖


  •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3.9~10.0 mmol/L):在第26周,BIF和德谷胰岛素组TIR均超过75%(BIF组76%,德谷胰岛素组77%)

在安全性方面,郭立新教授分析道:“BIF和德谷胰岛素的整体安全性相似,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均较低,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BR,<3.9 mmol/L):BIF组5.4%,德谷胰岛素组8.6%。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BR,3.0 mmol/L):BIF组0.8%,德谷胰岛素组1.6%。由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两组患者均有一定体重增加,但没有显著差异(BIF 2.0 kg vs.德谷胰岛素1.9 kg)。”

未来可期,BIF或将改变
胰岛素注射治疗临床实践
对于BIF的2期研究结果可能给临床实践带来的变革,郭立新教授分析道:“多达20%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而既往困扰胰岛素治疗的最大问题就是治疗依从性,患者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注射。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认为频发注射带来不便。如果可以采用周制剂,患者的注射次数可以由过去的最少7次减少为每周1次,可能大幅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BIF每周1次的设计,可以说是胰岛素注射领域的重大改进,其便利性使得患者愿意更早期接触胰岛素。此外,也会推动患者在更适合的时间启动胰岛素治疗,避免了临床惰性。在使用过程中,胰岛素周制剂因为注射次数少,可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进而转化为临床获益。

此次ADA公布的BIF的2期研究,对比药物是非常优秀的基础胰岛素制剂德谷胰岛素,并且达到了非劣效结果。如果患者由注射普通基础胰岛素制剂,转换为注射胰岛素周制剂,可以由每天一次注射减少为每周一次注射,一年仅需要注射52次,应该是患者乐意接受的治疗方案。“BIF已经获批在中国进行3期临床研究,我们将进一步验证在中国人群中,在2期研究中获得优秀结果的BIF在3期临床研究中是否会显示出同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积累更多中国人群数据,通过更多的暴露剂量、更多的临床研究经验,获取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国证据。”郭立新教授分享道。

郭立新教授最后展望BIF的未来时表示:“期待不久以后,BIF能够服务于更多需要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中国糖尿病患者,通过新技术、新药物的变革,治疗理念的改变,让更多患者接受与时俱进的治疗方案,实现良好的血糖和多种代谢异常的控制,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最终改善临床结局。”BIF要来了,您准备好了吗?
 
专家简介

图片

郭立新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
  • 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会长
  • 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
  •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 《中华糖尿病杂志》副总编,《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副主编,《慢性病学杂志》主编


参考文献:

[1]药品评价,2020,17:19‐22.

[2]ADA 2022 POSTER.Once Weekly(QW)Basal Insulin Fc(BIF)Demonstrated Similar Glycemic Control to Once Daily Insulin Degludec in Insulin-naï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T2D).


-End-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